户外一起走

标题: 贡嘎穿越,累并快乐着,虐并震撼着 作者:过客匆匆 [打印本页]

作者: 户外冲锋队    时间: 2015-5-25 16:42
标题: 贡嘎穿越,累并快乐着,虐并震撼着 作者:过客匆匆
贡嘎穿越,累并快乐着,虐并震撼着

                                               作者:过客匆匆

    贡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的中国最美的地方。
   “贡嘎”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最高的雪山”。贡嘎山--中国国家地理评选的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一,海拔7556米,是四川省最高的山峰,被称为“蜀山之王”:雪山之中金色的落叶松,极丰富的立体型多层植物带和自然景观,没有一丝人为开发痕迹的原始森林……一切的一切都让人无限神往!这是一处原生态的,绚丽沧桑色彩交织在一起的人间仙境,这条路线汇集了摄影、户外徒步露营、藏族风情、原始森林、雪山高原、冰川草原等多种户外元素,是中外驴友户外徒步的经典路线,也是目前国内知名度最高的高原徒步路线。


    以上是户外组织对本次活动发召集贴时的篇首语,短短两段文字,撩拨起了多少人的情思!于是,我们来了。
    来自湖南海南广东以及四川本省的三十个人,组成了一支不大不小的队伍,一起探访我们心目中的神山。我们先行上牛背山的小分队,与成都来的大部队在甘孜州沪定县冷碛镇顺利会师后,一起坐上大巴沿318川藏线西行而去。这里必须为四川的旅游公司点个赞,三十七座的车,愣是改装成了三十座,座位之间非常宽敞,或坐或靠,惬意无比,给了我们的贡嘎之行一个舒适快意的开端。

    318线,穿越二郎山隧道,沿秀美的青衣江前行,与雄浑的大渡河相伴,山水相依,满足了我对自然美景的热望。沪定桥,康定城,折多山,新都桥......一个个熟悉亲切的地名,忽然间都从游记攻略里走下来,活生生的在我眼前一一展开,我紧紧倚靠窗口,贪婪地张望着窗外的一切,既不觉厌倦,也不感到困乏,尽管车行了整整一下午,直到夕阳西沉,直到夜色渐浓。

[attach]38419[/attach]

这该是青衣江罢?


[attach]38420[/attach]

这,自然是雄浑的大渡河了。只是,为什么两岸的山是如此贫瘠呢,竟至于寸草不生?


[attach]38421[/attach]

318沿线手机随拍。道路修得非常坚固,是我见过的最好的国道,可见国家对边藏的投入力度之大


[attach]38422[/attach]

一座座雪山朝你扑面而来



我们的行程计划:
康定城边的老榆林开始徒步,至格西草原露营;
从格西草原开拔,徒步下日乌且和上日乌且,至日乌且营地(海拔4350米)扎营;
翻越海拔4830米的日乌且 垭口,到莫溪沟尾扎营;
从莫溪沟开拔,横穿山腰间的原始森林,到老贡嘎寺借宿;
从老贡嘎寺出来一路下行,经过子梅村、巴旺海,至界碑石管理站,完成穿越;
然后乘车前往草科藏族自治乡泡温泉,洗尽一路的疲乏,第二天启程,回家。
很让人动心的线路,也是贡嘎西线穿越的经典线路。
但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由于日乌且连日暴雪,垭口上的雪已是齐腰深,人马都无法通过,领队张均临时调整了计划,从康定继续沿川藏线往西,尔后转215省道折向贡嘎山西坡的贡嘎山乡玉龙西村,在藏民家借宿两晚,取道隆庆马垭口(海拔4650米)直下莫溪沟。海拔高度和徒步强度都降低了,露营少了,但错过了冰川风光,也未能实现全程穿越,不能不说是遗憾。然而却能车览川藏线沿途风光,翻越了折多山口,走近了新都桥,唉,这得失,怎么算得清呢?

[attach]38423[/attach]

折多山口,海拔4298米


[attach]38424[/attach]

折多山,我们来了


[attach]38425[/attach]

山口风光


[attach]38426[/attach]

“迷恋山水”,确实迷恋山水


[attach]38427[/attach]

再来一张



    这绕行的200多公里,像是永远没有尽头,一车人在长时间的摇晃颠簸下都已是昏昏欲睡, 每每车停下来,总会有人从昏睡中激醒,啊,到了吗?然后无奈的发现,仍要继续无边的黑暗和无穷无尽的颠簸。我偶尔会睁开眼睛去努力辨认一下漆黑的窗外,感觉我们一直在沿溪而上,路的两边也一直是牧场。一路有水相伴,不亦乐乎?
    近十一点时,车终于停在了一个大院子里,便是我们要停留两天的泽西旺秋家庭客栈,男主人泽西杜也是我们此行的向导,和马帮首领。下车,取行李,上了黑咕隆咚的楼梯,然后横七竖八瘫坐在主人家宽大的厅堂里,我,第一次,真实的来到了藏族同胞的家,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藏民家居特色。新晨他们很快在三楼找到了一间空屋子,里面的床位刚好够我们这几个人,于是迅速转移到三楼,开包,铺睡袋,简单洗漱,睡觉,噍这一天车坐得!
   (迷恋山水因一心品尝主人家的酥油茶去了,短时间脱离了我们小分队,使得后来她的床位经历了一些小小的波折,使我也上了生动的一课:在户外,永远别想等着别人来安排你的吃住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安睡,呵呵)
果然这里是没有电的,而且在后面几天里都不会有电,手机相机们,扛得住否?早在路上吃晚餐时领队张钧就公告了这个消息,于是在那家小餐馆里还上演了一场电荒,反应快的人都迅速在四处墙壁上找到了电源插座,突击充电。迷恋山水同志左手相机右手手机,站在厨房外潜心充电,连叫几次吃饭都不过来,过来端起个碗又急吼吼赶回去,于是引起一场小讨论:机器充电,人充电,哪个重要?

照例早早醒来,早早出去游荡(其实不早了,雪山顶上都已洒上了耀眼的金晖,如果早点起床,不就能看见日照金山了么?)

[attach]38428[/attach]

终于看清了泽西家的院子


[attach]38429[/attach]

然后遇上达州的朋友大春和凯西,不谋而合一起去屋后爬山


[attach]38430[/attach]

跋涉的脚(凯西的创意)


[attach]38431[/attach]

酷到令人尖叫的照片(也是凯西的创意)


[attach]38432[/attach]

回望玉龙西村,一切是那么安详,那么柔和


[attach]38433[/attach]

还是我和大春的合影,三个人在山坡上玩得开心极了,尽管是第一次见面


    因为计划调整了,今天的行程不紧:上午包车去子梅垭口,与贡嘎主峰近距离对话,下午游览泉华滩,晚上仍住这里,相当于休整一天。
    子梅垭口海拔4500米,是近距离观看蜀山之王贡嘎雪山的绝佳之地,因此也是众多驴友和摄友来贡嘎穿越的必去之地。玉龙西村离子梅垭口很近,沿着村里的土路七弯八拐后便开始盘旋上山,不一会儿便到了雪线以上。上垭口的最后一段路积雪太深,司机停车等候,让我们步行上山,队友们清一色的南方人,平时就少见雪景,这突然被抛进茫茫雪地里,那真叫一个激动万分呀,大家撒着欢儿往山上走,在观景平台上个个嗨到爆!可尽管我们对着近在咫尺的贡嘎山峰各种祈求,尽管头顶上几度云展云舒,日出日隐,一次次给我们希望,贡嘎山边那团浓雾始终没有散开过,神山始终吝啬得不肯展颜。好在我们这次来就是围着它转的,这次不见,就下次再见呗!

[attach]38434[/attach]


[attach]38435[/attach]

跋涉


[attach]38436[/attach]

子梅垭口观景平台合影


[attach]38437[/attach]

衡阳团队


[attach]38438[/attach]

贡嘎山近在咫尺,却难见其真面目


[attach]38439[/attach]

惊鸿一瞥


[attach]38440[/attach]

虔诚祷告


[attach]38441[/attach]

东东说我在走猫步,走就走呗


[attach]38442[/attach]

你从雪山走来


[attach]38443[/attach]

我用镜头记录


[attach]38444[/attach]

这是要祼奔的节奏吗?


[attach]38445[/attach]

东哥威武


[attach]38447[/attach]

张翀帅气


[attach]38448[/attach]

90后的张翀,总是那么精力充沛


[attach]38449[/attach]

怎么能少了东东这张经典的、羡煞世人的照片呢?


嗨也嗨够了,一些队友开始下撤了,张翀和黄怡剑表示想去爬东面的山头,享受更上一层楼的感觉,我赶紧抓起登山杖跟过去。

[attach]38451[/attach]

黄怡剑大哥陶醉了


[attach]38452[/attach]

我也是醉了


     在时隔近一个月后坐在电脑前写游记的我,回忆起那段日子来,雪山顶上静坐的那一刻仍是记忆里最深刻的片断之一,那是一种心由境生的渺小感和孤独感,四周是茫茫雪地,面对巍巍神山,你头顶上一忽儿雪花霏霏,一忽儿阳光灿烂,山谷里的云雾在你脚底下任性的升腾和消散。你的心里非常平静,非常安宁,非常——豁达,原来,没有什么是过不去的,没有什么是放不下的
享受过孤独以后,与黄怡剑和张翀招呼着,一起下山,归队。远远的,海南的阿布与熊掌还在往上爬(山头是一个连着一个的,只要你愿意爬),刚才分享了他们的一杯热茶,想到他们会去更高的山头对饮,我莞尔一笑。
   为了早点赶上大部队,也为了脱下那双早已湿到能倒出水来的鞋子,我大步流星在齐小腿深的雪地里蹚着,一不留神,滑倒了,索性耍赖似的趴会儿,然后爬起来继续走,头发凌乱,面容狼狈,心里有一种恣意放纵的快感。户外流行一句话:心在天堂,身在地狱,还真有点儿这么感觉,不过我生性反应迟钝,地不地狱的往往不觉得。

[attach]38453[/attach]

从垭口下撤时,多少人像这样坐滑梯下来,如孩子般任性


此外,今天特意验证了娜娜此前好心提醒的事实:探路者的鞋子真的走不了雪地呀!
回到泽西家小事修整后,步行去泉华滩。

泉华滩,据说有“小黄龙”之称,顾名思义,是以钙化水池为特色,泉华山顶有一个喷泉,向下流淌近1公里,并依次形成三级台阶,共8个五色彩池。东南面就是贡嘎山,因而这里也是观赏神山的极佳地点,运气好时,还能看到夕照贡嘎的美景,绚烂的晚霞铺陈在大大小小的彩池里,那该是怎样的美景!
只可惜这个地方完全没有开发,处于原始无序的状态,村民只管收取20元/人的景点费,任你在里面胡作非为,口头上说不可以开车进去,可我们明明看到好几部小汽车在里面耀武扬威(对一切特权阶层,我保留咬牙切齿的权利),更有当地村民骑着摩托车来回拉客,“坐我的车上去吗,可以一直到山顶”,我仰望了一下高高的三台,再看看脚下的沙石地,默默的走开了,我的命运,还是由我自己掌握罢。

[attach]38454[/attach]

向泉华滩进发


[attach]38455[/attach]

不经意回首,一切是那么美


[attach]38456[/attach]

这便是泉华滩一台的彩池


[attach]38457[/attach]


[attach]38458[/attach]

钙化池都是完全敞开的,游客们可以任意在池边跳来跳去,拍照,取景(明知道这是对自然遗产的掠夺与破坏,可是可是......)


[attach]38459[/attach]


[attach]38460[/attach]


[attach]38463[/attach]

大春这两张PS过的照片,别有韵味


[attach]38464[/attach]

泉华滩小合影,张翀早已向更高目标进发了,而迷恋山水还在远处投入的拍照


上到泉华滩二台后,前路被一排宽敞的荆棘的挡住了。队友们都表示不想再往上爬,保存体力明天翻垭口。集体排排坐,然后听见有人喊:快看!贡嘎

[attach]38466[/attach]

贡嘎山就这样,在我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揭开了山顶神秘的面纱


    我还想爬到山顶去,等我从荆棘丛里绕来绕去终于找到出口后,来到了地势更高的山坡上。只是大部分队友都在下撤,并且好心提醒我:天色已晚,山顶风光一般,别上去了。我评估了一下剩余路程的难度与耗时、自己的体力和意愿,决定就地坐等晚霞与夕阳,不往上了。遗憾的是没能看到预期的美景,怏怏下山。

   今天算是实际开始贡嘎转山活动的第一天,很充实,很愉快,并且奇怪的是,平时我爬一天山回来会累到骨头都要散架,而今天身体的各个器官却全无反应。晚上十点钟,我在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贡嘎乡的泽西旺秋家庭旅舍安然入梦。


特别说明:本文及以后的游记中大量采用了队友的照片,一则因为我自己技术不够,又缺乏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二则很多时候都在匆匆赶路,虽然也会用眼睛和心灵记录一路的美景,但没有养成随拍的习惯。最后一天的穿越,我疲惫得只会机械迈步,连举起相机的勇气都没有。这些天翻阅队友们的空间相册,发现了许多令我感动和震撼的照片,再现了许多鲜活的场景,使这段贡嘎记忆变得更加丰富和生动,未经同意,直接转载了。感谢新晨,风中的承诺,黄怡剑,张翀,大春,兵兵,SEVEN等等队友提供的珍贵照片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wKgBpVVfv_2AW-wwAATybGok5_o65.groupinfo.w600.jpeg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wKgBpVVfv_2AW-wwAATybGok5_o65.groupinfo.w600.jpeg



作者: 户外冲锋队    时间: 2015-5-25 16:53
      今天我们要翻越垭口了,虽然难度比计划中的日乌且低,可注定也是场艰苦的战斗,毕竟我们的队伍里也有很多我这样的新兵,年龄段从五零后一直排列到九零后。
      新晨这些天状态不是很好,感冒加高反,使他走得有些辛苦,而昨晚上似乎一直在咳嗽,我没心没肺的睡着了,早上听青花瓷说起才知道,他们有足够的经验,知道高原上最怕感冒,如果引起肺水肿则后果不堪设想。青花瓷说她担心了一个晚上,不知道新晨这状态还能不能继续走,好在她带了适用的药,我们的队长也足够坚强,所以不但坚持下来了,到后面状态还越来越好了。从队友们陆续的交谈和告诫中,我又上了一课:在高海拔地区,防寒保暖很重要,哪怕一个小小的感冒都可以使人致命,不能大意,不要逞强,因为生命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
(托父母所赐,我的体质向来不错,一年难得感冒一次,实在要感冒了也不管,过两天自然就好了。我希望这份健康红利能眷顾我一生。)
      早上一起来,就看到善良温柔的女主人在为我们煮早餐,旺秋(权且就叫她旺秋吧)真的非常温柔非常热情,长得也很漂亮,这两天就只见她里里外外的在为我们忙活,我问可以去哪里晒袜子,马上执意要接过去帮我晒,傍晚了我问去哪里收,她又很快麻利的帮我收回来了,我因高原上干燥缺水,嘴唇都干裂起泡了,旺秋给了我一小块酥油,说涂沫在嘴上就好,于是我接下来几天一直随身带着,时不时拿出来涂沫(尽管酥油的气味我始终没有习惯,嘴唇也一直在继续干裂中)
[attach]38467[/attach]

漂亮贤惠的女主人,我仿佛从她身上看到了广大勤劳善良的藏族女人的影子



[attach]38468[/attach]

大家争着和漂亮的女主人合影



[attach]38469[/attach]

与泽西和他的家庭旅馆合影留念



[attach]38470[/attach]

出发喽!来,看镜头



[attach]38471[/attach]

合影一个(中间是泽西的两位千金)



[attach]38472[/attach]

天高云淡,我们意气风发



[attach]38473[/attach]

过了这座桥,就要离开公路进山了



[attach]38474[/attach]

马场小休,我们的装备和补给,都靠马队驮运,体力不支的队员,也可以全程租马匹前进



[attach]38475[/attach]

驴行剪影



[attach]38476[/attach]

要进山了



[attach]38477[/attach]

开始爬山



[attach]38478[/attach]

稍事休整,补充水和食物



[attach]38479[/attach]

然后继续向高处进发



[attach]38480[/attach]

此处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垭口在左边山头,我们却都沿着右边而上。

导致走在最前面的强驴老王、阿布、凯西等后来直接从陡峭的山腰上横切过来。



[attach]38482[/attach]

孤独的行者



[attach]38484[/attach]

马队也上来了



[attach]38485[/attach]

这样看,似乎要走到天边去



[attach]38486[/attach]

风中的承诺是为数不多的租马匹的两个人之一,但是据我所知,几天下来他也就只骑了这一程而已



[attach]38487[/attach]

青花瓷因腹泻,体力稍有不支,换上了风中的承诺的马

[attach]38488[/attach]

大春这张攀登的照片,怎么看都觉得经典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wKgBpVVhROSASy2kAACeQ5HS8kA74.groupinfo.w600.jpeg
file:///c:/users/administrator/appdata/roaming/360se6/User Data/temp/wKgBpVVhROSASy2kAACeQ5HS8kA74.groupinfo.w600.jpeg




作者: 户外冲锋队    时间: 2015-5-25 17:07
[attach]38489[/attach]

最先翻上来的,是我们的马队



[attach]38490[/attach]

这就是在队友中被传为神人的凯西,拍照、赶路两不误,不用登山杖却能把众人远远甩在后面,

敢像男人一样从陡峭的山腰上横切过来,下山时能跟上马队的节奏第一个到营地......的达州九零后美女

她的口号是:请省略女字,直接叫我汉子


[attach]38491[/attach]

汉子,怎么都是酷


[attach]38492[/attach]

我紧跟马队之后


[attach]38493[/attach]

风中的承诺在我之后登上垭口

    从照片上看似乎波澜不惊,只有我们自己知道,真正开始翻越垭口的那段路程是多么的艰难!新晨说他在心里数数,每数到三十允许自己歇一下,而我则是拿路边的标志给自己定目标,”走到那块石头就休息“、”再走几步,到那棵草再休息“。东东就在我后面不远,他说他看着我们登顶了,也想追上我们,可眼前这二三十米的距离对他来说就像天边那么遥不可及。

[attach]38494[/attach]

从下面看上去,垭口确实像在天边


[attach]38495[/attach]

坚持就是胜利,加油!


[attach]38496[/attach]

这就是我们成功登顶的隆庆马垭口


    这里风很大,也很冷。我们在讨论一个问题:如果被风刮下垭口,你,还有没有勇气再爬上来一 次?我无法想像,但若真有那么一刻,不上来又能怎么样呢?人不到绝境,往往不知道自己潜力究竟有多大。

    我们只是翻了个4600多米的垭口,就已觉得到自己极限了,要是按原计划走日乌且呢?那里海拔更高,地势更险,徒步强度更大

昨天张钧发了一个户外组织制作的《贡嘎印象》微视频,记录了一队驴友完成贡嘎全程穿越的片断,画面拍得很美,从中也可看出他们的艰苦远甚于我们。我们都产生了一种冲动:他日还要来贡嘎山,走日乌且垭口,补下这次所有的遗憾。

[attach]38497[/attach]

垭口的这一边


    队友里,新晨、风中的承诺、青花瓷、东东等好几个人有了不同程度的感冒或高反或腹泻等不适症状,而迷恋山水则向来因体力因素而行进节奏缓慢(同时也以毅力超强而著称),所以我们衡阳这支小分队走到后来慢慢分成了前中后几个方阵,而我居然在第一方阵里,率先到达营地。

[attach]38498[/attach]

    下山的路非常陡峭,雨雪和泥巴夹杂,被马帮踩得泥泞难行,这一路马儿是放空走的,再累也不敢偷懒骑在马上,拿生命换得一时的安逸。

     此后我们一路都是下行,所以承诺再也没有骑过马。

     我想起一位驴友的段子:有草,好多泥,还是马踩出来的!我靠,这路可不就是”草泥马路“


[attach]38499[/attach]

贡嘎山,总是在我们最想看到它的时候,犹抱琵琶半遮面




作者: 户外冲锋队    时间: 2015-5-25 17:16
[attach]38500[/attach]

因此还是有好多遗憾,因为在子梅垭口,在隆庆马垭口,在每一个能显现贡嘎山之雄伟壮观的地点,它,都把自己藏起来了



[attach]38501[/attach]

是谁?在这里走出了一片心情



[attach]38502[/attach]

陡峭的山路,下边儿就是莫溪沟

    我作为第一梯队上的垭口,在下山时却发现,后面人的还在老远的后面,前面的人却已不见踪影!在这雪山顶上,我突然就成了孤零零的一个人,要往哪边走?完全没概念,要是迷路了......一种恐惧感促使我

    脚不沾地往前赶,管它泥也好雪也好,我没有时间去探路,只是沿着尚能看到的脚印没命往前赶,直到看到阿布和承诺的背影,我才像看到救命稻草,奈何他们走得太快,我只有继续拼命赶路才能保证不掉队,脑海中不由自主浮现出武侠小说里丐帮的人拄着打狗棒在江湖上飞奔的场景,哈哈,人的意念好奇怪

    毫不夸张的说,这是我一生中走过的速度最快的一段路,请注意,是“脚不沾地”

[attach]38503[/attach]

下到沟里时,总算追上了风中的承诺,他说,他也是想偷懒,追上马队好骑马,所以才走那么快

可是马队已经远走,指望不上了,这才一屁股坐下来


[attach]38504[/attach]

抬头,不经意间又看到了贡嘎


    以为到了山谷,就快到目的了,谁知走了一程又一程,就是不见扎营的迹象

    我和风中的承诺,达州的华华,大春,还有海南几位朋友,一路与溪水相伴,就在这山谷里走走歇歇,倒也还安逸(刚学的四川方言,不知用词当否?)

    然后突然就看到前方一片开阔,微有人声,衣袂票飘飘,啊,营地终于到了

    幸福来得太突然


    第一次这么麻利的把帐蓬打起来,还躺在里面小憩了一会儿,陆陆续续新晨和冷雨、东东以及黄怡剑、青花瓷、翀他们都到营地了。大家正在打帐篷之际,豆大的雨点说来就来了,引起一场小小的混乱,好在他们都身手敏捷,装备也都经得起考验,所以没造成什么后果,倒是我,本想给青花瓷夫妇帮忙早点把帐篷支起来,结果忙没帮上,倒把自己的冲锋衣裤给打湿了(冲锋衣裤不能放洗衣机里洗呢,防水功能会打折扣的,怎么以前没人告诉我?)


[attach]38505[/attach]


[attach]38506[/attach]

营地随拍


    青花瓷一直在引领着大家的装备潮流(至少引领女同胞们),我呢,对于装备几乎还没怎么开始投入,背包帐篷是继承了小姑子的,自己也就买了冲锋衣裤和一双登山鞋以及两个睡袋而已,这还都得益于娜娜的指导,而娜娜又得青花瓷指导。所以大家都说我,“看你多好,一上手就由专业人士指导,一步到位,少花了多少冤枉钱”,不过,真要做到一步到位得多大代价呀,青花瓷夫妇这次为贡嘎之行换了全套装备,始祖鸟的包,隧道式高山帐,难怪说,户外烧钱呢
    迷恋山水迟迟没有到,大家不免有些焦急起来,七点多以后,才见她和深山里的小草,以及收队的SEVEN珊珊来迟。迷恋山水余悸未定向我们叙说她遭遇牦牛袭击的险情,三个人与其周旋了好久才脱身,所幸没有出事。听领队说,在高原上,牦牛的确具有攻击性,不能去招惹它们。


    莫溪沟营地虽地处半山腰,但地势相对平缓和开阔,淙淙的溪流从营地边上流过,是一个理想的露营之地。我出来这么多天,今天才算真正过上露营生活,有些兴奋。领队们六点多就开始烧水做饭了,淘米煮饭,洗菜切菜,紧张而有序。我踱过去问“要帮忙吗?”回:“不要”,我有点不好意思,因为人家都快干完了才去问要不要帮忙,明显没诚意嘛。

[attach]38507[/attach]

张钧他们支起了大帐,好洋气啊。有没有成吉思汗升账的感觉?


[attach]38510[/attach]

领队们在合计晚餐的事儿,勤快的张翀从玉龙西村就开始给张钧帮忙,每餐的菜都是他切的哦,

后来成了张钧的得力助手。中国好驴友,赞一个。


[attach]38512[/attach]

袅袅炊烟


   然后是排队打饭菜,这是户外的经典场景,青花瓷他们曾津津乐道讲述过好多次,我今天总算也经历了。首先张钧给大家煮了一大锅白菜汤,热热的汤喝下去,一股暖流从心底升起,多少疲乏困苦都在这一刻消散了!所以在营地餐里,汤是必备的,也是最受欢迎,饭可以不吃,汤却不能不喝!


[attach]38514[/attach]

可惜没留照片纪念我的第一次营地晚餐,此图好像是第二天的早餐哎


没等张钧的第三个菜出锅,我已经吃完了一大碗米饭,这得益于我一向良好的胃口以及队友迷恋山水带来的干辣椒炒腊肉,心满意足的打起了饱嗝,洗碗去喽

迷恋山水还带了一大瓶据说特别好吃的酒糟鱼,可惜在玉龙西村 莫名失踪了,遗憾遗憾!

第二天在贡嘎寺里,则分享了青花瓷带来的美味私房菜,唉,生活真美好
都说长线户外,领队有挑选队员的权利,怎么挑呢?厨艺好的优先呀,要都像我似的只会吃,就不好玩了
垭口雪那么深,傍晚又下了一场暴雨,许多队友们湿了衣服湿了鞋袜。于是有人适时生起 了一堆火,并四处兜售:要烤衣服烤鞋子的快来呀!趋之若婺
我的LOWA今天很给力,干干爽爽的没进一点水,但我也凑在火堆边玩,顺便烤了一下冲锋衣。红红的火光映在众人脸上,给这个夜幕降临的营地增添了几分梦幻的色彩。我甚至想发动大家多去捡些木头树枝来,靠着这篝火坐到半夜我也愿意
八九点钟大家还是陆续钻进帐篷睡觉去了。但我的首次露营之夜,却是此番全程睡得最不踏实的一夜,营地有坡度,整个人连同睡袋总感觉在往下滑,我得努力抻住才行。和迷恋山水共帐,两个人睡里面还是有些挤,怕吵到她所以不敢频繁翻身,但我着实是辗展反侧难以入睡啊,嘴唇干裂难耐,喝水也无济于事,脸上却是火辣辣的像针刺一样,在历经数日对高原紫外线完全不设防以后(我不喜欢戴帽子,防晒霜也是今天才开始擦,头巾虽然有,但嫌蒙上后呼吸不畅,形同虚设),我终于开始尝到苦果了


半夜又下起了大雨,所幸我的帐篷无虞。从小姑子那儿继承的帐蓬,第一次经历真正的野外露营的考验,表现不错!
天终于亮了,起床,溪边洗漱,冷水泼在脸上,更加刺痛,而且由于脸部浮种,眼睛都有些睁不开。从今天开始,我不敢照相,不敢以脸示人。

[attach]38520[/attach]

张翀:你的脸,怎么?!

我:我已彻底毁容,请无视我的脸


[attach]38521[/attach]

西和他的马队伙伴们,一边煮酥油茶,一边等待我们收拾停当


[attach]38522[/attach]

吃罢早餐,要开拔了,领队们认真清理现场,能带走的带走,不带走的就地处理妥当,

贡嘎山以安宁和整洁,队员们也都自觉这样做了


所以数天穿越,所到之处皆少见垃圾和丢弃物,尽管这条线路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过

我们已是大自然的闯入者,没有理由再做一个破坏者。不认识这一点,不算一头合格的驴

树林上空微露一角淡蓝的晴,今天又是个好天气。都说高原天气以晴朗为主,阴风雨雪只是一阵阵的,看来不假

雨后的树林空气清新,蓝天、雪山更是让人神清气爽,足以扫去昨日的劳乏与苦痛,于是我们又神采奕奕、生气勃勃的开始了新一天的征程。



作者: 户外冲锋队    时间: 2015-5-25 20:14





欢迎光临 户外一起走 (http://www.hw17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