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一起走
标题:
宁波慈溪溪口枫泾三日游纪实
[打印本页]
作者:
不在地球
时间:
2012-7-24 17:18
标题:
宁波慈溪溪口枫泾三日游纪实
012-4-28上午7点半, 带着5个月的新凯越宝宝车,从上海出发,中环转外环,G50高速转G15沈海高速过杭州湾大桥,在平湖和南岸各休息10分钟,去往《走遍中国》介绍的慈城。到慈城下,过路费共160元(网上说,到溪口也就150就不明白了)。
到了慈城景区已是10:30。 资料:慈城地处东海之滨,姚江之畔,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唐开元26年设慈溪县,因县城建此取名慈城。经过2400多年的历史沉淀,慈城拥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特别是以古县衙、孔庙、校士馆、冯俞宅、甲第世家、符卿第等古建筑为标志,城内留存官宦宅第、祠堂牌坊、学宫书院和粉墙绮窗,文物古迹众多,历史遗迹丰厚。同时,慈城还是一块人杰地灵的沃土,历代文化学者、名人层出不穷,自唐宋至明清,慈城一带出进士519人,素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到了近现代,又涌现出周信芳、秦润卿、应昌期、谈家祯、冯骥才等一大批名人名家。 慈城其地三方环山,南面平川。据说唐代的慈溪县城,"城周五百六十丈",城内采用都城长安的井字形棋盘格局。走进慈城,过街穿巷,延续千余年的历史文脉,触目皆是。
车停下(没有停车费),走没几步就是孔庙。于是就先游孔庙。在孔庙门口买了联票75元。读书的孩子去拜拜倒是挺好的。出来直走没多久就是慈城县衙。江南各镇逛了不少,县衙是第一回得见。建筑结构精巧有致,这个景点很有趣。县衙的一扇小边门出去,往前走几步有间作为旅游景点而特别加以指示的饭庄———走马楼饭庄,据说是老宅改建而成,样子看上去挺有味道。我们进去问了下,没有位子,要等。想想不饿,就出来了。再往走就是著名的慈湖,有些野趣。再往请走一段林荫小道,见到了湖边的一个牌坊给儿子拍个照再右拐一直走就到了校士馆,是古代考试的地方。出来后走不动了就叫了辆电动3轮车。本来想直接去清道观(联票最后一个景点),但上车发现是个很远的地方就掉头去拿车了。取了车在小镇口吃了“好必来”快餐。再自己开车去了远处的清道观。道观是建在一个小小山上的。8岁的儿子觉得这个景点很有趣,爬上爬下的。下来后拍张照就上车走了。出门口就直接左拐去宁波。
下午2点半到携程上预定的马园路218号的海俱大酒店,车停好,宾馆里小坐休息一下,3点多就步行去天一阁了。资料:阁内藏书13000多卷,其中大部分是明代刻本和抄本,有不少是海内孤本。除了藏书丰富,天一阁在防火、通风、防潮方面也独具特色。据说,范钦在兴建书楼时反复考虑过防火问题,他在阁前开凿一座水池,池下有暗沟与月湖相通,使池水终年不竭,万一失火,可就近汲水抢救。康熙四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在阁前池边建造假山,增筑小桥亭榭,环植竹木,用山石砌成“九狮一象”,面积虽小,相当精巧,颇具江南园林特色。1935年,把原在尊经阁等地的历代石碑,一起移建到天一阁后院,命名为“明州碑林”。共有宋、元、明、清石碑80余块,其中以三块“南宋旅日华侨碑”最为珍贵,这是迄今已发现的南宋时明州港最早的文物,也是国内现存最早的华侨文物。天一阁是全国最早的私人藏书馆,占地面积很大,藏书很多,不过展出供游人看的并不多。里面还有麻将历史博物馆,有各种各样的麻将牌,还有日本、韩国、英国、美国等地的麻将。藏书馆分好几处,内有多个明清时代的建筑,不过好多是后来移建过来的,还有好几个花园,感觉不太像图书馆,倒像大观园,不过景致还是不错。
我们是南门进南门出,出门走没多久就是月湖公园。正好走累了,租了只船乘乘,边吃冷饮边欣赏湖边的美景,挺舒心的。在月湖景区内,还建有多个博物馆。如宁波服装博物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高丽使馆、贺秘监祠等古建筑。银台第是清代嘉道年间宁波人童槐及其家族的私宅,建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占地约2300平方米。唐代大诗人贺知章、北宋名臣王安石、南宋宰相史浩、宋代著名学者杨简、明末清初大史学家万斯同,这些风流人物,或隐居,或讲学,或为官,或著书,都在月湖留下不可磨灭的印痕。
上岸后想去附近的鼓楼玩玩,结果到了那儿刚过了下班时间,就想着明天再来吧!出门乘了公交车2站路到了天一购物广场。广场上主体建筑有22座欧陆风情浓郁的现代建筑群组成。广场建筑、一池碧水、一块3.6公顷的城市绿地,使天一广场充满了现代的商业气息。在广场西北侧,还保留了有近300年历史的药皇殿和灵亭等古建筑。据说在古代这里就是商贾云集之地。在那儿吃了晚饭后,出来散步,没几步就到了三江口。已经是华灯初放,景色绚丽。走到老外滩且正赶上教堂门口在喷喷泉,大堂里在做弥撒。酒吧一条街使我想起了上海的新天地。其通过保存历史建筑和街区风貌,植入新都市文化,将厚重的历史与发展的愿望完美结合在一起。这里的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国建筑风格。老外滩骨子里透出现代意味,是一个集吃、住、玩、休闲、购物、娱乐为一体的时尚消费中心。不禁惊叹,其实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走累了就打个的士12元到宾馆,太累了,洗洗就睡了。
第二天,吃了酒店准备的精致的早餐,退了房。就去昨天没上的鼓楼。没想到,到了那儿还没开门,就在步行街的尽头---中山公园玩了一下,早晨的公园空气还是挺好的,别有一番情趣。没多久,就回到鼓楼。此时终于开门了,没想到上去只是一个小小的画展。鼓楼上其实也没啥好玩的。有些事就是这样,没去过就很想去,真得到了也就如此,有些失望。在些许失望中,9点15我们启程去溪口了。没想到在雅戈尔大道上严重堵车。好不容易才上了高速。宁波绕城高速--甬金高速--金华方向,溪口东出口下,S213即到溪口风景区。先去携程上定的紫荆花大酒店,到了房间里已是10点半了。稍微休息一下,11点我们就开拔去雪窦山风景区。 溪口风景区主要分为两部分,蒋氏故居和雪窦山风景区。雪窦山风景区现在没有景点单票,驴妈妈双人套票395元。进入雪窦山风景区景区后,有环保车直接将游客送上雪窦山,车程大概在20分钟,一路上几乎都是“S”型转弯。到了山上已有些俄了。在雪窦寺中转站边上的小饭店吃饭,没有菜单,需要到点菜房去点,看不到价格(也没人问价格,就像抢一样),所以我们就被黑了。比如一个番茄炒蛋25,一个萝卜排骨汤30(两小块排骨),一盆鸡68。吃了个简单的午餐,但也要240元。饭后我们先玩了雪窦寺,据说是佛教第五大名寺,也是蒋介石的母亲念佛吃斋的地方。再看了眼张学良第一幽禁处。然后乘上去徐凫岩的车。到了景点检票后,先是平地,然后需要从悬崖顶端沿着垂直人工楼梯走下底端,就可以看到一隐藏在山谷中的瀑布,可能前两天下过雨,水很大很壮观。稍微休息后,再原路返回。再乘车去三隐潭,没想到刚进去就听到“噩耗”--我们赶不上小火车和缆车了(4点10分最后一班车)。于是一路上尽管景色很美,但心情很糟。再原路返回到停车场,乘下到中转站的车。到了中转站告知来不及去千丈岩了。只能悔恨,网上说只要4-5小时的。上当,根本来不及。蛮好不要玩雪窦寺,先去徐凫岩和三隐潭,这样就能乘上小火车和缆车还能不走回头路从千丈岩出来。哎!
晚上吃了晚饭到剡溪边的武陵一条街走走,倒也挺有趣。在剡溪上有一个临时小桥,直到对岸。溪水也颇大,感觉很灵的。很多当地人和游客就在溪边或洗衣,或嬉戏,别是一番风景。
第三天一早,只能先补去了千丈岩,还多出了60元车费再加停车费10元。哎!不过千丈岩的瀑布确实很壮观。走到千丈岩的顶端,看着瀑布由此直飞而下,和诗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是种不同的感受。妙高台上有个蒋介石的小别墅,还是很简朴的。妙高台是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后隐居的地方,有一处天然形成的平台突在悬崖边,平台很大,其中有一块石头,据说是有高僧在此讲过经,在石头上站过可以连升三级。雨天山里有雾,站在妙高台边上,看着对面远处悬崖,在雾中忽隐忽现,隐约还能看见千丈岩的瀑布飞奔而下,一会儿就隐在雾里不见了,只剩下轰隆隆的水声。下了妙高台,庆幸的是我们还能乘一个来回的缆车,3*70共210元。儿子很高兴,我也很高兴。虽然小火车没乘到,但留个小遗憾,让以后再来找个理由。过仰止桥一路走到瀑布底部,抬头,好漂亮呀!出来,下了山,车上就我们仨。紧赶慢赶来到了蒋氏故里景区。一个个人文景点,在街上,按顺序玩下来文昌阁—小洋房—武岭学校--蒋氏宗祠--玉泰盐铺--丰镐房--博物馆等。武岭公园没去。脚酸了,叫了辆电动车10园,到街口停车场。蒋母墓地有点远,没去。匆匆忙忙大概1个多小时,这个倒是比网上介绍的时间短。文昌阁为蒋介石的私人别墅和藏书楼。当年蒋宋联姻后,曾携宋美龄来此小住。“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曾在此被暂囚数日。抗战时,文昌阁被日机炸毁,现建筑为1987年在原址按原样复建。小洋房位于文昌阁边,建于1930年。当年蒋经国从苏联留学回国后,蒋介石把他安排在此住读,给儿子“洗脑”,反省在苏联留学时打下的红色烙印。可从陈列照片了解到这所房子有关的情况。小洋房一楼里有一块“以血洗血”的石碑,讲述了蒋经国母亲毛福梅遇难的历史。1939年,日本侵略者的飞机轰炸溪口,毛福梅在丰镐房后门口不幸被炸塌后墙压死,蒋经国闻讯后急忙从江西赶来奔丧,悲愤中挥泪写下了“以血洗血”四个大字,表达誓报杀母之仇的坚定决心。丰镐房是蒋氏故居。各功能房内陈列仿当年的生活器具,以及蒋母照片、蒋氏世系表等资料,对于喜欢研读历史的人们无疑是丰富了自己对蒋氏的进一步了解。当地的千层饼很有名,一条街上都是,可以买来尝尝。溪口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就是旅游开发的有点过了,票价高服务不到位,黑心商人宰骗外地游客,也是现在国内很多景点的通病。
出来吃了午饭,就匆匆踏上归途返回上海了。 回途中,途径枫泾古镇,就下了沪昆高速,走1.7公里就到了。逛了1个半小时,再上高速,进上海到中环下,刚好晚6点到家吃晚饭。结束3天的游程。
欢迎光临 户外一起走 (http://www.hw17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