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保和健身也成为现在人们生活中的热点话题,许多热衷于健身的有识之士开始将度假旅行和传统的徒步训练结合起来,于是大自然就成了你天然的俱乐部。
“徒步旅行”是步行、攀登、重量训练和增氧健身的组合,就像在你自己的一个天然健身俱乐部里练习一样。
徒步旅行可以包含一天两公里的步行或用一周时间攀登多山的地区。徒步对于初学者而言,最基本的是步行时背负额外的行李,从而保证练习有成果,使身体健康得到完全锻炼。通过练习,你的身体在减少停歇,呼吸更加自如的同时变得更健康苗条。
徒步旅行就是指沿着山间小径行走,徒步旅行和登山还是有区别的,徒步旅行线路可长可短。徒步旅行深受人们的喜爱,其原因就在于沿途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另外,一路上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也为徒步旅行增色不少。
徒步旅行中山景也许是最吸引人的,但旅行者们还发现了其他的诱人之处:美丽的小山村,别具风格的房舍,整洁的山野,引人入胜的庙宇......当你越走越高时,绿地、绵延数里的森林、水流湍急的溪流和深不可测的峡谷代替了风光,并且山景随季节而变化,春种秋收,花开花谢,却总是一派迷人景象。当然,你的徒步旅行同伴也是快乐旅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旅行能够增进朋友之间的情谊。
从医学角度来看,行走锻炼对人体各系统生理机能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循环系统方面,行走时肌肉的节律性伸缩有助于促进下肢静脉和淋巴的回流,从而消除下肢淤血,增强心脏功能,所以让心脏病人绝对卧床休息的传统做法并不可取,坚持适度的行走锻炼更为有益。
行走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老年人由于胃肠蠕动缓慢容易出现腹胀、便秘、食欲不振等症状,通过行走锻炼能得到改善。
行走锻炼还能调节神经活动。晨起行走一小时,精神焕发一天;睡前行走一小时,安然入睡一夜。
行走锻炼还能改善肾脏的血液循环,增加肾脏血液流量,从而增强肾功能。坚持行走锻炼,老来健康如昔,岂不美哉!
美国运动医学会会刊曾经提出,中年女性平均每天步行累计总数不少于一万步,就能基本上保证身体测量指标符合健康要求。反之,如果每天步行少于6000步,就很容易进入超重者或者肥胖者的行列,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机会也随之大增。
80名40岁以上的女性参与了这项研究,她们每天佩戴计步器,在一周之内像平时一样工作、生活和休闲,同时记录下自己每天行走的步数。
测试最终完成后,研究人员按照结果把她们分成三组:不活动组(平均每天6000步以下)、轻微活动组(平均每天6000~9999步)和活动组(平均每天10000步以上)。通过测量受试者的体重指数、身体脂肪比例、腰围和臀围,专家们发现,活动组的女性各项指标大都在正常范围之内,而被列入不活动组的人,基本上都属于超重或者肥胖者。
行走比跑步更安全
科学家之所以推荐大家采取行走的方式而不是慢跑来进行日常保健,是因为行走比慢跑更安全。
对于平时很少运动以及30岁以上的人来说,贸然进行跑步锻炼,膝关节、肌腱等部位很容易受伤;心、肾、肝等脏器或新陈代谢系统有问题的人会出现明显的血氧供应不足的状况。
最初提倡慢跑运动的詹姆士.费克斯,就是因为身患脑动脉血管硬化,却勉强慢跑健身而猝死的。台北市一位41岁的警察为减肥而选择慢跑,结果一时血氧需求量激增,身体不适应,竟引发脑出血而亡。
德国体育运动学专家克劳思.柏斯也指出,普通人每跨一步,脚底所受的冲击大约是体重的1~2倍,仅为慢跑的1/3左右,冲击不大,健身效果却很好。 有效锻炼各个部位 别以为健步行走就是一个简单的下肢运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证实,规律的健走可有效锻炼身体各部位:
头脑 它可以促使脑部释放内啡肽,使心情愉悦。
肺部 增加肺活量,降低嗜烟者对抽烟的渴望。
背部 能加强背肌力量,并且对背部伤害较小。
腿脚 健走相当于对骨骼进行力量训练,能明显增强腿脚骨骼和肌肉力量。
坚持行走能治病
现代运动科学的新发现给健走锻炼方式提供了更多吸引人的亮点。
以色列科学家阿力克斯.奥辛斯基博士经过18个月的研究指出,“坚持行走,男性就用不着伟哥。”他发现,男人下肢运动神经与掌管性功能的勃起神经密不可分,每天4公里,1周3次的行走锻炼可以对男性性功能障碍(ED)有67%的疗效。
据《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报道,一周步行3小时以上,可以降低35%~40%的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
美国《自然》杂志称,60岁以上的人,一周3天,每次步行45分钟以上,可以预防老年痴呆。一周步行7小时以上,可以降低20%的乳腺癌罹患率,对2型糖尿病有50%的疗效。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