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一起走

标题: 一个传承了六个世纪的民俗盛宴——观界牌火灯节 [打印本页]

作者: 新晨    时间: 2014-3-13 00:29
标题: 一个传承了六个世纪的民俗盛宴——观界牌火灯节
本帖最后由 新晨 于 2014-3-13 00:32 编辑

       三月七日(农历2月初7),终于迎来了一场盛大的活动—界牌镇火灯节,这个传承了六个世纪的民俗盛宴。几个户外朋友前往衡阳县界牌镇去参加这次活动,汽车飞奔在高速公路上,此时的天气依然微雨淅沥,可马路两侧盛开的漫无边际的金黄着的油菜花还是让大家兴奋不已,不到半个小时,一眨眼功夫就下了高速,开始走乡间小道,道路两边群山绵延,似乎有些苍茫,像内心里蛰伏着的的某种苍老,车子以缓慢的速度驶进了这座偏远的小镇。
       车子停靠在我们用餐的饭馆前,甚至来不及坐下舒坦地多品一杯茶,也顾不上倦了怠了,背上相机,于是马不停蹄的陪着筱米以最快的步伐绕小镇走了一大圈。踏入这个小镇,就已经感受火灯节的气氛了,各家各户门前开始堆放着木柴和蜡烛。筱米忙里偷闲采访一些居民,了解有关火灯节的历史和故事。
[attach]28163[/attach][attach]28164[/attach][attach]28165[/attach][attach]28167[/attach][attach]28168[/attach][attach]28169[/attach]
       提早匆匆用过晚餐,便开始往街上走去,三月的风依然很清凉,斜风细雨,此刻慕名而来赏灯的游人迈着雀跃的脚步开始靡肩接踵在眼前交织的行走,家家户户燃起熊熊火堆开始热烈地温暖着清冷的天空,毕竟是怀了期待前来的,不去理会天气带来的些微的失望,漫过家家戶户温暖的火堆,行走在泥泞的路上,路上已经开始拥挤和欢腾了,各家门前的火堆,嘈杂无序的车水马龙,绚烂绽放的烟花,在我的镜头前一一闪过,我不停的按着快门,也加快步伐赶往祈福起点的圣寿寺的主会场。
       不到6点,当我走到桂花台路口的时候,眼光穿越人海,灯队的身影已经跃入我的视线,这个不期而遇让我感到措手不及,原以为火灯节启动祈福还没有开始呢,没想到队伍已经出发估计快半个小时了。队伍所到之处,人群欢声雀跃,鞭炮狂轰滥炸,烟花漫天飞舞。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牌灯宣传横幅,紧随其后的是旗手和鼓乐,中间是用车推着的的寿佛雕像,然后是举着一排排的灯笼队,常规龙灯队,前前后后都有腰鼓队和锣鼓,蜿蜒数里,队伍起码有300多号人,如龙游一般穿行在路上,蔚为壮观。大山深处的这个小镇,此刻变得前所未有的热闹、喧腾,其场景可谓盛况空前。火树银花不夜天,锣鼓喧天,家家俸香接灯,户户鞭炮不断,灯队四周人潮涌动,到处是一派喜庆祥和的气氛,我很快就融入了这游行的队伍。仿佛听见了年少时期追逐龙灯时雀跃的笑声,和偶尔传来的小摔炮摔在地上叭的一声脆响,对于看灯,年少时候年年亲近,年复一年中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从我的生活,甚至记忆中淡出。
       放下手中发热的相机,我的背上已经沁出涔涔汗意,擦了擦额上的濡湿,继续往前,灯影中,霏霏的雨丝在飘飘渺渺,街巷的火把在若隐若现,走过的行人影影绰绰,抬头是绚烂的烟花,凝眸是盛大的灯队,这一刻,梦幻一般,我看到街的两边热诚淳朴的乡民,突然有了一种说不出的亲切和自然,那个坐在门边的老奶奶,花白的头发,沟壑丛生的脸,在火光的映照下,神情恬淡而安然,历经了经年的风霜,所有的喜怒哀愁仿似都已掩隐在时光的隧道里。这一切另我感动!
       整个小镇仿佛沉浸在一片欢乐喜庆的海洋。
[attach]28170[/attach][attach]28171[/attach][attach]28172[/attach][attach]28174[/attach][attach]28175[/attach][attach]28176[/attach][attach]28177[/attach][attach]28178[/attach][attach]28179[/attach][attach]28180[/attach][attach]28181[/attach][attach]28182[/attach][attach]28183[/attach][attach]28184[/attach][attach]28186[/attach][attach]28187[/attach][attach]28188[/attach][attach]28190[/attach][attach]28191[/attach][attach]28192[/attach][attach]28193[/attach][attach]28194[/attach][attach]28196[/attach]
       此刻心境的喧嚣,工作的繁琐,在我走进这游行的队伍里的时候,已被我远远地甩到了身后。
对着这百人舞龙万人和的欢畅场面,我如何不去想,这样隆重的民俗里,里面蕴含了什么样的典故?而如果是个故事,那么,故事在哪里?寻觅着,故事一定在村民们淳朴的信仰里。
       原来,耍火灯是界牌镇独有的传统民俗,这个节日源于对传说中的“寿佛”的纪念与感恩。“寿佛”俗家姓周,湖南资兴人,生于唐玄宗开元戊辰年(公元728年),圆寂于唐懿宗咸通丁亥年(公元867年),自幼出家,法名全真。他寿高德懋,门徒众多,既为高僧大德推崇,在民间也影响巨大。相传他500年后转世,到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至1424年),衡阳县界牌镇一带连年遭受虫灾,后因“寿佛”托梦给在界牌镇圣寿寺的徒子徒孙,说耍火灯可以消灾。传出去后,人们照办,果然虫灾没有了,五谷丰登。当地人民非常感激“寿佛”,于是便自发在每年农历二月初七寿佛诞辰之前夕的夜晚开始耍火灯,以祈福消灾,耍火灯祈福逐渐演变成为界牌镇重要民间习俗而传承600余年,每年农历二月初七晚上,便成了当地百姓最虔诚的节日。
       自那以后,每年农历二月初七晚上,拜圣寿佛,虔诚祈祷,玩耍火灯祈福便成了当地百姓一个必备节目,只是早期开始的时候只是举着火把、提着灯笼在田间穿梭,后来又在街头巷尾,再后来又加入了舞龙狮等,燃鞭炮,拜寿佛等活动。一直延续到1953年。之后一段时间,火灯被当作封建迷信加以禁止。记得在九十年代中期,瓷厂的搬迁,一场洪水对界牌的经济影响很大,到处一片萧条,很多人离开家乡去闯世界,人才的外流也对界牌冲击不少,当地百姓当时很迷茫,但没有忘记早年这火灯带给大家吉祥的生活,2002年,界牌人民自发组织重建圣寿寺,继而恢复了火灯节。至今年,已连续举办了13届。2011年10月,界牌火灯节被衡阳市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界牌人民没有被困难所吓倒,用举办火灯节的活动,提振精神,勤奋努力,建设自己美好的家园。
     而这一刻,我已经来不及去揣想这个节日曾经遭过怎样的禁令,曾经有过怎样辉煌或者黯淡的时光了,我只顾得上目不暇接地跟着晃动的队伍按动我的快门,用我的镜头定格住这震撼的场面,以及人们幸福而虔诚的表情。
  只是,近4个多小时的活动太匆匆,大家意由未尽,围着柴火堆,久久不愿散去。
     此刻夜幕已低垂,火灯队已远去,庭院柴火次第黯淡,鼓角铮鸣已经歇息,徒留下泥泞的街道上斑斑驳驳的满地狼籍,印证着火灯节远去的痕迹。
      坐在回家的车中,我摇下窗,任风儿就那样温柔的拂过面庞,远处仍有火光,星星点点,小村沉寂了,只有雨,穿过小村,穿过我的耳畔,时有清寂,时而寒瑟......
     祝福我们界牌人们的生活永远幸福安康!也期待界牌火灯节“申遗”早日成功!


作者: 大卫    时间: 2014-3-13 17:21
......




欢迎光临 户外一起走 (http://www.hw17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