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一起走

标题: 川西姑娘沟峰美 穿越攀爬去尝鲜(下) [打印本页]

作者: 想通    时间: 2014-7-29 11:11
标题: 川西姑娘沟峰美 穿越攀爬去尝鲜(下)
本帖最后由 想通 于 2014-7-31 17:06 编辑


川西姑娘沟峰美  穿越攀爬去尝鲜
想通
(续前,照片在不断加载中)
下篇:穿越 环绕行 原生态 幺妹峰 拍照 晚餐 穿越垭口
           草地 沼泽 水上森林  滑波
    穿越长坪沟翻越垭口到毕棚沟是我们的第二个任务,历时三天完成。
    小金县的长坪沟和理县的毕棚沟把四姑娘山包围其中,穿越线路是环绕四姑娘山一圈。长坪沟全长29公里,前段15公里已经开发成旅游景区,后段是原生态的古道。从长坪沟源头翻越后进入毕棚沟,穿越结束。
[attach]31535[/attach][attach]31533[/attach]
    原生态的景区处处原生态。除了新修的7公里观光道外,没有一点景区痕迹。走在观光道上,头上是参天古树,两边是高耸的青山,脚下是流动的河水,好一副人间仙境。间或有休息点,也是原生态的木墩和木屋。路上行人很小,幽静清凉,一路走过,一路舒坦。下海子之上全是古道了。
[attach]31542[/attach][attach]31543[/attach][attach]31608[/attach][attach]31607[/attach] [attach]31594[/attach][attach]31595[/attach][attach]31610[/attach][attach]31614[/attach][attach]31599[/attach][attach]31593[/attach][attach]31592[/attach][attach]31609[/attach]
  我们的两天都是在远眺、近观、远离幺妹峰中过来的。幺妹峰座落在长坪沟16公里处,是四姑娘山的最高峰,海拔6000多米。也是我们唯一能领略全景的山峰。进入景区,前方一高大的雪山便呈现在眼前,山体宽大,山峰突兀,白雪茫茫。见到它我们有进入冬季的感觉。向导说,山顶终年积雪,上山无路,目前还没人攀越过。再向前走,山峰被近处的山遮挡,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山脚,仰视陡峭的石壁,让人心生畏惧。第一天的露营地正好在脚下的木摞子,近距离观赏了山上的雾开与雾散,云展与云舒。当地政府在此现已建了接待站,这次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方便。再前行,把它放在脑后了。
[attach]31540[/attach][attach]31539[/attach][attach]31538[/attach][attach]31541[/attach][attach]31600[/attach][attach]31603[/attach]
    一路的拍照全由山之子担当。拍照也有趣事啊。发生在上海子休息点。时值中午,上行和返回的人员及马队在此休息和午餐。在摄影者的眼中此处是一个极好的拍摄场所:蓝天白云下,人、马分散在宽大的草坪,高矗的雪山屹立在前方,小河在旁边蜿蜒而过,低矮的小木屋静落于草坪边。一位头载遮阳帽的红衣女郎骑着高头白马鹤立鸡群适时出现在中央,绝妙的组合。所有的相机都抓住了这美好的一瞬间。红衣女郎激情豪放,引得大家兴奋异常,争相和她合影,我也不例外了。至此,山之子的拍摄还意欲未尽,拉来平平作模特,用口令“左看看、右看看、向前走、向后走”指挥平平在那里来回不停地走动,他在不停地抓拍,拍到了很多高质量的照片,同时也让我们的旁观者笑坏了肚子。
[attach]31613[/attach][attach]31598[/attach][attach]31601[/attach][attach]31626[/attach][attach]31630[/attach][attach]31631[/attach][attach]31629[/attach][attach]31628[/attach][attach]31627[/attach][attach]31633[/attach]
    这一次的野外用餐是最让我们满意的。一是所有的食品和炊具都是“地接”三嫂代为采购的,二是全程都是向导和马夫为我们服务,地道的当地口味让我们吃得舒服。最想不到的是在木摞子点时向导主动为我们联系了当地的接待站,借用他们的厨房和桌椅,我们围成大桌,喝着酒,品尝着当地和带去的菜两种不同风格的口味,来一点搞笑的段子和对联游戏,其乐无穷啊!这样的晚餐,让人的心情达到了最佳状态。“高山雪域作证,志同道和驴行”“穿越成功”导出了大家的愿望和心声。
[attach]31632[/attach][attach]31635[/attach][attach]31636[/attach][attach]31637[/attach][attach]31638[/attach][attach]31639[/attach]
    穿越垭口很让人回味,从营地到垭口6公里,垂直上升高度是800米,坡陡,路差,正常需4小时(你不要笑话啊,这可是在高原爬坡啊),下垭口正常需2.5小时。我们却只用4.5小时便走完了全程。晚上3点20出发时,冒雨前行。一开始就要翻越垂直高400米、坡度80度的高山。在泥泞的“之”字形小路上,在雨中黑夜的山坡上,人人都在埋头攀爬,心里都在默默祈祷,心思都是安全第一,除了各人的喘气声,整个队伍显得十分安静,象鬼子进村似地。偶尔抬眼望去,头顶灯光的队伍,象一条发光的蛇在慢慢移动,雨中的灯光浓缩成点点亮光,犹如天上星星,一闪一闪的。前面的人好象在天边,离我们遥远无比。一个多小时后,坡度减缓,好象是翻过了第一座山,以后是一路缓坡,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爬升,终于到达一个平台。稍事休息之时,我心里在琢磨着:假设是在白天来攀爬这一段,目及前后之时,必定会产生何处是尽头之心理,从而折磨着我们的身心。天放亮了,向垭口作最后的冲刺了。卯足一口气,在山体崩塌后而成的土质疏松兼有乱石和陡坡的路上,我们相互合作,前拉后推,左攀右爬,仅半个小时便登上了垭口。站在垭口,回望走过的路,成功的自豪和喜悦感油然而生。转过身来,俯视前程,山体破碎,满目苍夷,乱石布满山坡,终点就在山脚不远处。但路在哪里?碎石堆中去开辟,乱石丛中去穿行,再经过两个小时的惊险考验,到达这次徒步的终点—三棵树。
[attach]31574[/attach][attach]31575[/attach][attach]31576[/attach][attach]31577[/attach][attach]31578[/attach][attach]31580[/attach][attach]31581[/attach][attach]31582[/attach][attach]31583[/attach][attach]31584[/attach][attach]31585[/attach][attach]31587[/attach][attach]31588[/attach][attach]31590[/attach][attach]31591[/attach]
    草地是这一路的主景,但与高山草地不同,这是冲积平原上的草地。松质的土层上长满铺地的草层,并有水在上面流过,各种颜色的野花间杂其中。但好看不好过,一脚踩上去,水立即漫过鞋面,脚慢慢地向里陷,迫使你要快速换脚,这样一来,造成人在草地上跳跃行进。我们象一群觅草的兔子,结队走过了草地。
[attach]31618[/attach][attach]31615[/attach][attach]31623[/attach][attach]31616[/attach][attach]31625[/attach]
    过沼泽地远比过草地难,沼泽由烂泥滩和水洼构成,不知底在哪里,落入其中,完全有把人淹没的危险。通过时,脚只能踩在里面的草蔸上或人工放置的树枝上,且步伐要绝对轻,速度要快,这样才不会陷下去。相互之间还没有合作和帮助的空间,一切全靠自己把握。我们凭借着良好的个人心理素质,靠着个人的正确操作,顺利地通过了多处沼泽地。
[attach]31619[/attach][attach]31620[/attach][attach]31624[/attach]
    水上森林也是一景吧。在九曲回肠的河中间,星落着片片森林,或大或小,或高或矮。成为悠长峡谷中的另一种风景。可以想象,如果我们在高空俯视峡谷,片片森林犹如峡谷长河中的点点岛屿。
[attach]31621[/attach][attach]31622[/attach][attach]31596[/attach][attach]31597[/attach]
    垭口处的滑坡现象是我见过的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现象。整个山体成暴烈状态,留下犬牙状的支离破碎的残体,巨大的落石滚落山体的各个地方。一副山崩地裂的惨象。不怕你胆子有多大,你在那里经过心里不发毛才怪呢。
[attach]31606[/attach][attach]31605[/attach][attach]31604[/attach][attach]31586[/attach][attach]31579[/attach][attach]31578[/attach]
尾篇:都江堰 拜水都江堰 问道青城山
    到达成都后,唐唐的朋友全程埋单,专车和专导游为我们安排了都江堰一日游。都江堰市的亮点不是城市,而是都江堰和青城山两大名景。对外宣传的城市名片是“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大街小巷及各种建筑物和流动的公交车上都是这样的标语。都江堰是几千年前修建的,直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的无坝水利工程,其利用河道的自然弯曲、河床的高低、鱼嘴分水和人工开凿的宝瓶口实现了对岷江水的四、六分水和二八排沙。我们感叹,古人的智慧无穷啊。青城山是道教发源地之一,名声远播。近代蒋介石曾两次徒步登山,请道长为其算卦,道长送给八个字:胜不离川,败不离湾。当时蒋介石不明旧里,日后的结局才让他明白道长算卦的灵验。山上的上清寺大庙门框上至今还留有蒋介石的题字,文革时期,有人曾用泥巴把字覆盖,在其上书上毛主席万岁,才得以把其真迹保存下来。
[attach]31645[/attach][attach]31644[/attach][attach]31640[/attach][attach]31643[/attach][attach]31641[/attach][attach]31642[/attach]
补篇:感受 规范 淳朴      
    在四姑娘山的活动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管理的规范和民风的淳朴。
所有的向导和马队都是在管理区归档管理,明码标价,绝不存在杀价行为。且价格非常合理公道,这是其它旅游区需要学习的。
    当地向导属嘉绒藏族,民风淳朴,性格直爽,待人热情,心地善良,为人厚道。大胆地与他们交朋友吧。
[attach]31531[/attach][attach]31536[/attach][attach]31532[/attach][attach]31534[/attach][attach]31611[/attach][attach]31612[/attach][attach]31573[/attach]
[attach]31602[/attach]
                                                            20140年7月




作者: 在水一方A    时间: 2014-7-29 21:19
..........................................................
作者: 户外冲锋队    时间: 2014-7-30 14:54

作者: 冲锋队长    时间: 2014-8-1 16:53
不容易呀!
作者: 逍遥客    时间: 2014-8-6 17:22
致敬。
作者: 同行同悦    时间: 2014-8-10 16:15

作者: 丁丁    时间: 2014-8-12 10:29
欣赏中{:soso_e160:}
作者: 小微    时间: 2014-8-19 17:06
好美的风景,学习了
作者: 喜悦有涵养    时间: 2014-8-21 20:27
勇敢者的壮举!
作者: 朋友    时间: 2014-9-23 10:23
不错,一个值得去徒步的地方,看了贴俺们也准备国庆节去,对于穿越有什么好的建议没有。




欢迎光临 户外一起走 (http://www.hw17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