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一起走

标题: 【 稻田黄花飘香 ● 渡口丹霞秀美 】 [打印本页]

作者: 喜悦有涵养    时间: 2015-3-26 23:05
标题: 【 稻田黄花飘香 ● 渡口丹霞秀美 】
本帖最后由 喜悦有涵养 于 2015-3-27 00:02 编辑

  [attach]36972[/attach]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
    2015年3月14日,与驴友“股票”和“海龙”夫妇一起,前往郴州市安仁县观赏油菜花以及丹霞美景。     

    安仁县位于罗霄山脉西麓,湖南省的东南部,郴州最北端,东界茶陵、炎陵,南邻资兴、永兴,西连耒阳、衡阳,北接衡东、攸县,素有“八县通衢”之称。

   “安仁”出自论语“仁者安仁”之意。安仁县,青山巍峨,绿水萦回,风光旖旎。整体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 其中万洋山脉蜿蜒于东南部,五峰仙屹立于西部边境,武功山脉的茶安岭从东北斜贯县境中部,醴攸盆地从北向南、茶永盆地从东向西南横跨其间,形成“三山夹两盆”的地貌格局。境内名山皆称“仙”,有:金紫仙、大湖仙、盘古

仙(木仙)等,安仁的母亲河永乐江从南至北流经全县,俗称“仙山乐水”。境内的丹霞地貌范围广,面积大。
    近几年来,安仁县政府斥巨资着力打造旅游大县。重修了神龙殿、大药王寺、神龙广场,新建了稻田公园,连片种植了24万亩油菜,使“安仁赶分社”(神农春分药王节)暨“油菜花节”享誉国内外,吸引了大量周边省市县的游客来此观看丹霞地貌;体验神龙文化;畅游油菜花海。

[attach]36968[/attach]

    昨晚,天空淅淅沥沥下了一夜小雨。清晨起来,我们邻居一行6人在小区不远的衡阳师院路边的米粉店匆匆吃了早餐,乘坐公共汽车,赶到莲花广场旁的集合地点乘坐旅游大巴出发。因为耽心白天再下雨,我们每个人都带了雨伞,还相互调侃说“但愿老天爷不会要我们雨中赏花。”

[attach]36970[/attach]

    从衡阳到安仁大约两个多小时车程(走高速公路1个多小时,走国道1个多小时)。8时正,我们从莲花广场旁的蒸阳路启程出发,在茶山坳入口上了衡大高速,到衡东服务区稍事休息后转衡炎高速至攸县收费站出口下高速,再走212国道到安仁县城。参加我们今天这次旅行的有两辆车,大人小孩加起来总共有80多人,虽然同行的绝大多数人都互不相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在旅途中友好相处,互相帮助。今天的费用也很适宜,来回车费加中餐(10人一桌),总共只需110元。这种灵活的户外旅行形式,较经济的费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喜爱旅游的衡阳人所喜爱。

[attach]36971[/attach]

    心中有阳光,雨天也是一样浪漫。大巴车在高速路上飞驰,(因为昨晚下雨路滑的原因,司机将车速控制在80迈/时左右),抬头望向窗外,虽然白天没下雨,但是天空中湿气重,飘着白雾。朦胧中可以看到,道路两旁的青山绿水、湖光山色,时不时的有一片片、一簇簇金黄色的油菜花在车窗外掠过。大自然经过冬天寒冷的洗礼,如今又呈现出万物复苏,春光一片的美丽景象。

[attach]36969[/attach]

    我们从城市的钢筋水泥丛林中逃离,让春天的花朵彻底澄净自己混浊的心灵,这是今天同行的驴友共同的心声。大千世界,滚滚,于芸芸众生、茫茫人海中,我们能够彼此遇到,能够坐在一趟车上,到一个目的地去旅游,实在是有缘分。我们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缘分!
    有人说:哪里有驴友,哪里就有歌声。而旅行的路上,相伴大家的,总是一路歌声,一路欢笑。虽然今天坐车的时间不是很长,但也不能失去户外驴友的欢乐。在领队的组织下,大家自我介绍、讲故事,唱歌、相互PK竞赛,欢声笑语在车厢里一浪高过一浪。
[attach]36967[/attach]
    上午10.30时,我们的车到达安仁县城,一路穿城而过来到了县城东南的凤岗山。下车后往前方走不远,规模宏大的神农广场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广场的地面和台阶被昨夜下的雨冲洗得干干净净,在广场正中,一座高大的六柱三门仿古牌楼巍然屹立。从不远处山上的寺庙中传来隐隐的敲木鱼声和低沉的打锣声,有如天籁之音一样回响在广场的上空,庄严肃穆。
    2010年以来,安仁县为了整合宗教资源,弘扬和传承神农文化,打造旅游品牌,把神农殿和药王寺整合在一起建成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综合性广场,集寻根祭祖、旅游观光与休闲疗养为一体。整个布局以神农殿、药王寺、神农雕像为主中轴线,结合凤岗山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唐代皇家园林风格体现神农文化的辉煌。此外,为衬托神农广场的古韵,还在广场旁,专门修建了仿古民居和仿古街道,其古色古香的风格展示了古代湘南民居的风采。
[attach]36974[/attach]
    药王寺建在颇具神话色彩的凤岗山上,取名:“大药王寺”。它有黄色的流璃瓦,宽大的殿脊,庙宇四周种满绿色的景观树和绿化林,游客穿过广场牌楼拾阶而上即到。寺庙飞檐高啄、棱角分明、雕梁画栋,形状像是一只翱翔的凤凰,恢宏的气息散溢在空中。寺里寺外香火旺盛。每逢阴雨天气,山顶云雾缭绕,乌云飞渡,这就是安仁当地人盛传的“凤岗紫气”,也是“安仁古八景”之一  
[attach]36975[/attach]
    孙思邈,出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元年。活了102岁,他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被人们尊为“药王”。
    孙思邈是古今医德医术堪称一流的名家,尤其对医德的强调,为后世的习医、业医者传为佳话。他的名著《千金方》中,也把“大医精诚”的医德规范放在了极其重要的位置上来专门立题,重点讨论。而他本人,也是以德养性、以德养身、德艺双馨的代表人物之一,成为历代医家和百姓尊崇倍至的伟大人物。
[attach]36976[/attach]
    走进药王寺,里面金壁辉煌,四座彩色塑像分立两厢,笑容满面的弥勒佛挺着大肚子坐于正中的神龛之上。后面高堂上端坐的是地藏佛和药师佛的塑像。庙里的师太手拿佛珠,站在“功德箱”前,为每一个前来朝拜的信徒诵经祈福。记得前年我在广东韶关游览南华寺时看到一幅对联这样写道:“参见祖师必须空心无我,来到佛地总是宿世有缘”,我不是佛教信徒,但来到这里,被这里的气氛所感染,还是感到肃穆紧张,心中稍起波澜,为什么会紧张?看来我也是个“有缘人”。
[attach]36980[/attach]
    凤岗山紫气东来,寺庙内暮鼓晨钟,经声朗朗,香烟缭绕。药师佛在民间是消灾延寿的菩萨,药王寺也因此声名远播,引来络绎不绝的游人和善男信女来此朝拜,他们带着景仰,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在殿前烧香许愿,只见她们双手合十,举过胸、额、头,然后额头叩到地上,为显示诚意,还主动向“功德箱”中投钱,祈福免灾。
[attach]36977[/attach]
    安仁是神农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有“神农故郡”的美誉,从民间的中草药到农耕到茶文化,无一不和神农有着久远的历史关系。安仁的先辈们为了感恩神农的功绩,在其走过的地方修建了很多寺庙庵堂,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神农殿”。                                                                           
    早期安仁的“神农殿”并不在县城的东南边,而是位于县城西北面。据同治年间《安仁县志》中的八景图记载:“神农殿位于泉亭珠涌与白衣庵旁。”康熙三十年,知县陈黄永在安仁县城北开辟泉井,建洁爱亭一座,珠泉井一口,亭后山上建白衣庵和神农殿各一座,“泉亭珠涌”成为安仁古八景之一。1952年,因建县原二中校舍,神农殿遗址彻底拆除。
    2001年,为弘扬神农文化,通过民间筹资,政府扶助,安仁在县城东南凤岗山顶新建一座神农殿,199级台阶拾阶而上,殿高20.8米,长42.8米,宽32.8米,整个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古建筑风格,气势恢宏。2004年春分节,新建的神农殿落成,重新成为人们祭拜神农的最佳去处,也成为安仁对外接待游客的主要场所,并吸引各方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attach]36978[/attach]
    走进神农殿,正面是一座高7米的炎帝神农氏塑像,这是由安仁籍著名雕塑家周国桢担纲设计的。神农氏被尊为“医药之祖”,曾亲自用口品尝百草,发明药物及教人治病,他撰写了人类最早的医药着作《神农本草经》,还教人种植五谷,豢养家畜,使中国汉族农业的结构完成。
    神农氏在安仁发明的熬草药炖猪脚,被誉为“天下第一汤”。传说古代地处南方的安仁湿气重多瘴气,人们多患关节炎、风湿等病,为了解除百姓的病痛,神农从山上采回增骨风、搜骨风、鸡血藤、黄花倒水莲、吊马礅等草药,洗尽泥沙,放入沙锅里炖成汤,村民喝后,病症减轻。神农又让村民打来野猪、野鸡与草药同炖,效果更佳。百姓一传十、十传百,户户用草药炖汤喝。慢慢地,在安仁形成了用猪脚、红枣、黑豆、鸡蛋等兑草药炖汤的习俗,俗称“草药炖猪脚”。
    熬制草药汤的方法简单易做,先将近10种草药洗后晒干,剁成一寸长短备用,熬药时将草药倒进锅内,添水盖住草药为宜,猛火熬8个小时左右,将药汤滗出后再添水熬药渣4个小时,熬好后将两汤倒在一起再熬,放上大块猪脚、猪肉(约五斤),鸡肉(约三斤)20个煮熟的去壳鸡蛋,一斤半黑豆,加上一些中药熟地、枸杞子、当归行装一起文火熬制一天一夜,熬成黑黑的浓汤,肉烂了、豆烂了即可食用,早晚时候喝一大碗,即可当餐,也可当点心,滋味美不可言。
    如今,安仁的“天下第一汤”已走向全国,走向全世界,许多华人在春分节专程来安仁兑草药,更多的华侨盼望亲人寄草药,春分节后,无数安仁草药带着安仁人民的美好祝愿,通过汽车、火车、飞机飞向祖国各地,飞向世界。
[attach]36973[/attach]
  这是设在神农殿内的草药箱,以纪念神农发明草药,治病救人的功绩。。安仁县号称"南国药都",其一年一度的赶分社(暨神农春分药王节)是一种古老的民俗活动,已传承千年,并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传,为纪念神农氏,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徙县治于香草坪,每年“春分”、“春社”在南门洲“赶分社”,为期7至10天,药草交易最为特色,年上市集散草药超千担,药客商贾来自周边十余省百余县,乃至东南亚,长盛不衰,千年不改。《中国实业志》载:“这里有一特别风俗,即每年春分春社两节,四方商贾云集于县城之洲上,竞其物以发售。”实乃天下一绝。
[attach]36981[/attach]
   这是立在神农广场上的神农氏雕像,高大威猛有气贯苍穹之气势,不愧为华夏民族之先祖。
[attach]36979[/attach]
     在神农广场上的神农氏雕像周围,还立有八位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医药学家的雕像,他们是扁鹊、孙思渺、宋 慈、葛 洪、华 佗、张仲景、王叔和、李时珍。





作者: 喜悦有涵养    时间: 2015-3-26 23:24
本帖最后由 喜悦有涵养 于 2015-3-27 09:17 编辑

[attach]36983[/attach]
漫步在仿古街道和神农广场上,使人能感受到青砖青瓦带来的远古想像;站在神农雕像前,让人仿佛聆听到了远古炎帝教化民众、救死扶伤的历史回声。神农广场体现了五千年神农文化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传承,正以全新的姿态迎接着八方游客的到来。如今,“古老安仁”的神韵在这里诠释,“福地安仁”的美丽在这里体现;“文化安仁”的底蕴在这里弘扬;“生态安仁”的品味在这里提升。
[attach]36993[/attach]

    从神农广场游览出来,乘车行驶了10多分钟,来到了城郊的新丰村,这里就是安仁稻田公园的所在地。站在桥头远远望去,金黄色的油菜花覆盖着大片的农田,就像一块金色的大地毯一眼望不到边。

    把普通稻田建成国家4A级景区公园,安仁县开了先河,就像我曾经游览过的郴州市桂阳县“宝山国家矿山公园”,他们把资源已枯竭的废弃矿井改建成了供旅游观光的矿山公园,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样是一大创举。

    稻田公园从2012年开始建设,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建成了,于2014年3月正式开园。公园不收费、不设围栏,公园里的稻田还保持着农民传统的一年三季耕作模式,即“水稻----水稻----油菜”。其中,中心景区1.6万亩连片种植的油菜花成为了稻田公园招揽游客的“金字招牌”,一年多来,有100多万人次的各地游客来此赏花游玩,安仁县也因此一跃成为了旅游大县。

[attach]36982[/attach]

    走过新修建的凤岗桥,迎面而来的是新建的仿古牌坊。用花岗岩石雕琢而砌的牌坊高大壮观,正上方的“稻田公园”四个大字,是中科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应邀为公园题写的园名。两根立柱上雕刻着对联。正面书写着:“亲壤思先农安仁厚德贮千畴黍稷芬芳可耕可读; 邀朋游沃野故郡新风置一派田园淡雅宜画宜诗”。背面书写着:“生态归心,养家长播一畦稻; 公园问道,报国莫轻半亩田”这两幅对联,抒发了安仁人民对田园生态的向往和对神农祖先的缅怀之情。

[attach]36986[/attach]

    过了公园牌楼,一条新修的柏油马路穿过公园。成为了公园内的景观路,路两旁栽种着风景树,齐整而气派,像哨兵一样守护着公园。公路边的绿化带里种满了五颜六色的草木花卉,有许多当地村民在路边摆着小摊,做着小买卖。

    稻田公园的建设造福了一方百姓,改变了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他们的土地经营权流转以后,交给了稻田公园经营,由稻田公园付给他们土地经营权流转费。许多村民在农忙时为稻田公园工作,种水稻种油菜;农闲时经啇、摆摊、办餐馆、开旅社,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稻田公园得到了大家的拥护,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attach]36990[/attach]

    在“稻田公园”进园的左边,塑有一尊袁隆平院士的雕像。安仁是个农业生产大县,袁隆平院士早年曾经在安仁农科所指导过杂交水稻的栽培,与安仁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情缘,安仁人民感激他,为他在稻田公园内塑像立传,成为一道独特的景观。

[attach]36992[/attach]

    袁隆平雕像的后面是一条长长的木质结构休憩长廊,曲折而别致。长廊前是休息坪,可供游客在坪内玩耍,这样的设计增添了乡间田园风光的色彩。


    站在稻田公园看远处有一大片山峦,那是安仁的名山熊峰山,那里山高林密,群峰叠嶂,葱郁的青山与清澈的永乐江水交相辉映,颇有几分世外桃源的韵致。

[attach]36991[/attach]

袁隆平雕像的右边是一条小溪,清澈的溪水哗哗地流着,流向水车。水车转呀转呀,像是在唱着一首古老的歌谣,又像是在诉说着一个久远的故事。
    这样的老式水车,以前上山下乡抗早时曾经蹬过,吱吱呀呀的,水缓缓地被抽上来了。现在农村抽水早已被机械水泵所代替,但能在这里看见这些老式水车还是感到亲切,有女驴友爬上水车边蹬边笑,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在田野里回荡。

[attach]36984[/attach]

来到长满油菜花的农田,游客们对眼前壮观的景色感到惊叹与震撼,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正是盛花期,显得金黄耀眼,色彩斑斓。如果单独一株油菜花长在田野里,一定就像一棵草一样被人看不起,可是面对着铺满整个农田的油菜花,宽广的田野完全被金黄色淹没时,人们除了赞叹以外就只能够目瞪口呆了。     
    油菜花的花茎有约1至1.7米高,与人肩齐高。当初种植时是一垄一垄的,长大开花以后,黄色的花朵长满了田垄,遂渐连成一片,就像一个技艺高超的画家作画时,将浓浓的黄颜色泼洒在了田园里,漫天遍野全是金色的海洋,如同灿烂的织锦。
    油菜花田浓绿金黄,深浅有致,翠绿的叶和艳黄的花相互衬托,使得黄的更黄,绿的更绿。油菜花的主茎粗壮,片片花叶又长又园;顶端的茎杆碧绿细长,长有好几枝细花茎,花茎的顶端长着黄色的花朵,十分娇艳。

[attach]36989[/attach]

走进花田,大片的油菜花花团锦簇。油菜花花开以后,都有四片花瓣,成十字形。它的花瓣不是圆的而是方的,但是花瓣的四个角上却是圆的。花瓣十分精致,有细细的纹路,就算是技艺高超的雕刻家也无法雕琢出来这么精细的花纹。在它的花心里面吐出几根小巧纤细的花蕾,站在脆嫩的茎上,颤悠悠的。它们整齐地围绕着花蕊,中间的花蕊弯曲着凑在一块。那些没有完全盛开的花辫,半开半闭、羞羞答答,显得晶莹淡雅。

    油菜花的花蕊中,有花粉和少许蜜浆,如果你凑近去闻,香气便从鼻尖上漫开去。你如用麦管插在花蕊中去吸,可以吃到蜜浆,蜜浆入口时那味道真是鲜美!甜甜的花粉味将使你陶醉。因此,油菜花田边常常吸引了许多养蜂人把自己的蜂箱搬来这里放蜂釆蜜。田间地头,到处都可以见到无数的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诗人余邵曾写诗赞道:油菜花开满地黄,丛间蝶舞蜜蜂忙;清风吹拂金波涌,飘溢醉人浓郁香

[attach]36985[/attach]

便乱摘菜花时,黄耀朵,气沁去摘的“灵”。                 
    处吹花、李花、瑰花、丹花.五谢自始的黄

[attach]36988[/attach]
春天到乡下来旅游,不仅仅只是来看油菜花,还有体验那份野趣,那份原生态。站在花丛中,被花香簇拥着,驴友们心情舒畅,赐予的美摆出各优美的“PS”造型,让美好的春天定格在自己的生命中。
[attach]36987[/attach]
穿行在花海丛中,倾听着花的呢喃,游人们是快乐的,至少,今天的大家,内心深处快乐是更多的。在大自然的春天里,人们可以暂时忘却生活中的一切伤感与困惑,抛开烦恼,全身心地沉浸在快乐中。


作者: 喜悦有涵养    时间: 2015-3-26 23:45
[attach]37003[/attach]
    离开稻田公园,吃过中饭后就直奔离安仁县城15公里的渡口乡观看丹霞美景。渡口乡位于安仁县西北隅,处于株洲、衡阳、郴州三市交界,永乐江由南而北,穿行松林、浪石、渡口等8个村,经衡东县草市镇注入洣水。
    丹霞地貌是发育在距今2亿年前的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三纪沉积而成的红色砂砾岩地层中,由流水浸浊、溶蚀、重力崩塌作用所形成的奇险的红色山石地貌。     
    渡口乡的
丹霞地貌,面积有几十公顷。具有中国地质学上罕见的旋涡状特点。这里的丹霞山不高,平均海拔70至100米,但却连绵数十公里。漫山遍野都是清一色光秃秃的红色矮岭山石和峡谷,其山势平顶圆润,形状多样。或为奔龙,或为游鱼,或为猛兽。自然天成,鬼斧神工。

[attach]36996[/attach]

    独特的丹霞地貌,几乎使这里寸草不生。坚硬的石头表面几乎留不住水又种不出农作物。所以,长期以来,当地的农民祖祖辈辈接力,在这些丹霞岩石上开垦造地。他们一方面利用丹霞岩石易凤化的特性,坚持不间断地收集石头表面被风化的石块颗粒,然后在背风低洼处堆积造地。另一方面就是从外地移土造地。就这样,通过无数代人的辛勤劳动,现在当地农民的耕地资源已达到了人均1亩以上。

    三月份的渡囗丹霞山,在暗红色的岩石土地上,早已种上了油菜花,漫山遍野的黄色油菜花尽情地拥抱丹霞山,绘成了一幅幅色彩丰富的风景画。一块块地里的油菜花竞相怒放,令人叹为观止。

[attach]36998[/attach]

    丹霞风光远看似染红霞,近看则色彩斑斓。渡口乡的丹霞石不断层,面积大,无数奇洞隐于山中,有千冈、千峡、千湖、千坦之称,很有特点。看丹霞景色,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正所谓“三分像,七分想”,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就看不出丹霞地貌的精华所在。

[attach]37000[/attach]

    渡口的丹霞岩石巨大而平整圆滑,很多地方的表面还长着密密的苔藓,人在上面行走稍不注意就要摔跤。由于今天上午天还下着小雨,雨水在岩石上留下了一条条流水的痕迹,显的流光溢彩,赏心悦目。

[attach]36999[/attach]

     驴友们尽情地享受着春天的美景,在他们面对照相机镜头露出笑容的那一瞬间,我看到了今天最美的风景。

[attach]36995[/attach]

    我们沿着丹霞山慢慢行走,细细品味,移步换景,看到的是原生态的风光和天然的图画。这里并没有被过度开发,没有嘈杂和喧嚣,空气中飘着淡谈的泥土的味道,远处山的边缘,散落着村民们建在丹霞岩石上的村舍,它们就像童话里的间间小屋,在天边播下了星星点点。

[attach]37004[/attach]

    丹霞地貌,油菜花田,是美景也是摄影的天堂,引来驴友们的相机和手机“咔咔”声不断,这里更是大家寻找心灵快乐的地方。红色的石头、黄色的花朵,山间被块块金黄色点缀,虽然在丹霞地貌上,石头是这片土地的主宰,但充满生命律动的绿叶和黄花,仍在这些山石上处处展现出勃勃的生机。

[attach]36994[/attach]

    丹霞山上凉风习习。山风吹散了女驴友们缕缕飘逸的发丝,她们迎风舞动着手中的丝巾,一个个好似绘画中抑望天空的“圣女”。

[attach]37001[/attach]

    在渡口丹霞的四方山上,有一群大大小小十多个古时留下的冰臼群,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纷纷驻足观看。
    冰臼属于罕见的地质遗迹,极具学术研究和地质考古价值。据考证,在远古时代地球被冰层覆盖,200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运动时,太阳照射在冰面上,有些地方的冰层在太阳的聚光作用下冰雪融化,长年累月形成一个冰洞直透地面,因冰臼的样子很像古代舂米的石臼,所以叫做冰臼。冰臼的大小深浅各不相同,以椭圆形、圆形居多,上下一般大小,底部平坦,如人工打磨一般,有的冰臼内积水常年不干。

[attach]37002[/attach]

    眼前的一个个冰臼内积满了水,就像照片上月亮的环形山。水在臼洞内被风吹得波纹荡漾,如此的独特奇妙,真让人心旷神怡。

[attach]36997[/attach]

    时间一转眼就到了下午17时,大家虽然依依不舍,但还是要收拾好心情准备乘车返回。于是,再一次拍照、合影,欢笑声中摆出了各种姿势。哈哈!好玩!其实只要开心就好。美丽的景色只能欣赏,不可以拥有。走过之后一切都成为印象,这印象留在了照片上,也留在了记忆的深处……
   

                                                                 2015年3月24日写于衡阳

                            (感谢股票、万紫千红、尹文君、也好等驴友提供部分照片)




作者: 冲锋队长    时间: 2015-4-16 10:42





欢迎光临 户外一起走 (http://www.hw17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