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一起走

标题: 行走户外怎么认识地图? [打印本页]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0:55
标题: 行走户外怎么认识地图?
什么是地图
  地图是按一定的数学法则和综合法则,以形象-符号表达制图物体(现象)的地理分布、组合和相互联系及其在时间中的变化的空间模型,它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又是信息传递的通道。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02
地图基本概念-特性、分类、用途、工艺:
      
一.地图的特征
  地图的特征包括:由于特殊的数学法则而产生的可量测性;由于使用符号表象事物而产生的直观性;由于制图综合而产生的一览性。
  
二.地图的分类
  1).按区域范围分类:分为世界图、国家图、分区图、省图、市县图、乡镇图等;
  2).按地图内容分类:分为两大类,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详细程度表示地球表面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要素(基本要素包括居民地、交通网、水系、地貌、境界、土质植被等)的地图。其中详细表示地面的各基本要素的叫地形图;内容比较概略,但主要目标很突出,以反映各要素基本分布规律为主的地图称为地理图;介于两者之间的叫地形地理图。
    专题地图是以普通地图作为底图基础的,重点反映某一种或几种专门的要素,依内容要素可分为:自然地理图、社会经济地图和工程技术图。

  3).按比例尺分类
    大比例尺地形图:1:5千—1:2.5万比例尺地形图
    中比例尺地形图:1:5万—1:25 万比例尺地形图
    小比例尺地形图:1:50万-1:100万比例尺地形图  


  我国称1:1万、1:2.5万、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七种比例尺普
通地图为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 按国家测绘局制定的统一技术标准制图(规范、图式)。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03
地图数学基础: 
      
一.地球椭球体
  地球是一个表面很复杂的球体,人们以假想的平均静止的海水面形成的“大地体”为参照,推求出近似的椭球体,理论和实践证明,该椭球体近似一个以地球短轴为轴的椭园而旋转的椭球面,这个椭球面可用数学公式表达,将自然表面上的点归化到这个椭球面上,就可以计算了。  


  常用的一些椭球及参数
  海福特椭球(1910)                    我国52年以前基准椭球
  a=6378388m b=6356911.9461279m α=0.33670033670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1940 Krassovsky)            北京54坐标系基准椭球
  a=6378245m b=6356863.018773m α=0.33523298692
  1975年I.U.G.G推荐椭球(国际大地测量协会1975)       西安80坐标系基准椭球
  a=6378140m b=6356755.2881575m α=0.0033528131778
  WGS-84椭球(GPS全球定位系统椭球、17届国际大地测量协会)  WGS-84 GPS 基准椭球
  a=6378137m b=6356752.3142451m α=0.00335281006247
  地球椭球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可由该点的纬度(B)和精度(L)确定,即地面点的地理坐标值,由经线和纬线构成两组互相正交的曲线坐标网叫地理坐标网。由经纬度构成的地理坐标系统又叫地理坐标系。  


  地理坐标分为天文地理坐标和大地地理坐标
  天文地理坐标是用天文测量方法确定的,大地地理坐标是用大地测量方法确定的。

  我们在地球椭球面上所用的地理坐标系属于大地地理坐标系,简称大地坐标系
  确定椭球的大小后,还要进行椭球定向,即把旋转椭球面套在地球的一个适当的位置,这一位置就是该地理坐标系的“坐标原点”,是全部大地坐标计算的起算点,俗称“大地原点”
  
二.地图投影
  是为解决由不可展的椭球面描绘到平面上的矛盾,用几何透视方法或数学分析的方法,将地球上的点和线投影到可展的曲面(平面、园柱面或圆锥面)上,将此可展曲面展成平面,建立该平面上的点、线和地球椭球面上的点、线的对应关系。

相关内容
功能演示栏目下的转换及投影
  
三.高斯-克吕格直角坐标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设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的外面,并与设定的中央经线相切。
  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规定:该投影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为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在比例尺 1:2.5万-1:50万图上采用6°分带,对比例尺为 1:1万及大于1:1万的图采用3°分带。

  6°分带法: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1°30′-4°30′,...178°30′-西经178°30′,...1°30′-东经1°30′。  

  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 ,中央经线为3°、6°...180°。
  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 ,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
  我国规定将各带纵坐标轴西移500公里,即将所有y值加上500公里,坐标值前再加各带带号以18带为例,原坐标值为y=243353.5m,西移后为y=743353.5,加带号通用坐标为y=18743353.5  
  
四.我国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延伸出1:50万、1:25万
1:10万,再以1:10万为基础,延伸出1:5万、1:2.5万及1:1万三种比例尺。
  1:100万从赤道起向两极每纬差4°为一行,至88°,南北半球各分为22横列,依次编号A、B、... V;由精度180°西向东每6°一列,全球60列,以1-60表示,如海南所在1:100万图在第5行,第49列,其编号为 E-49  
  在1:100万图上,按经差3°纬差2°分成四幅1:50万地形图,编为A、B、C、D,如 E-49-A 按经差1°30′纬差1°分成16幅1:25万地形图,编为[1]、...[16],如 E-49-[1]。按经差30′纬差20′分成144幅1:10万地形图,编为1、...144,如 E-49-1。既后三种比例尺各自独立地与1:100万地图的图号联系。
  1:10万图上每经差15′纬差10′分成四幅1:5万地形图,编为A、B、C、D,如 E-49-1-A 
  1:5万图上每经差7′30″纬差5′分成四幅1:2.5万,编为1、2、3、4,如 E-49-1-A-1
  1:10万图上每经差3′45″纬差2′30″分成64幅1:1万地形图,编为(1)、...(64),如E-49-1-A-(1)
  1:1万图上每经差1′52″纬差1′15″分成四幅1:5000地形图,编为a、b、c、d,如E-49-1-A-(1)-a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03
地图数学基础: 
      
一.地球椭球体
  地球是一个表面很复杂的球体,人们以假想的平均静止的海水面形成的“大地体”为参照,推求出近似的椭球体,理论和实践证明,该椭球体近似一个以地球短轴为轴的椭园而旋转的椭球面,这个椭球面可用数学公式表达,将自然表面上的点归化到这个椭球面上,就可以计算了。  


  常用的一些椭球及参数
  海福特椭球(1910)                    我国52年以前基准椭球
  a=6378388m b=6356911.9461279m α=0.33670033670
  克拉索夫斯基椭球(1940 Krassovsky)            北京54坐标系基准椭球
  a=6378245m b=6356863.018773m α=0.33523298692
  1975年I.U.G.G推荐椭球(国际大地测量协会1975)       西安80坐标系基准椭球
  a=6378140m b=6356755.2881575m α=0.0033528131778
  WGS-84椭球(GPS全球定位系统椭球、17届国际大地测量协会)  WGS-84 GPS 基准椭球
  a=6378137m b=6356752.3142451m α=0.00335281006247
  地球椭球面上任一点的位置,可由该点的纬度(B)和精度(L)确定,即地面点的地理坐标值,由经线和纬线构成两组互相正交的曲线坐标网叫地理坐标网。由经纬度构成的地理坐标系统又叫地理坐标系。  


  地理坐标分为天文地理坐标和大地地理坐标
  天文地理坐标是用天文测量方法确定的,大地地理坐标是用大地测量方法确定的。

  我们在地球椭球面上所用的地理坐标系属于大地地理坐标系,简称大地坐标系
  确定椭球的大小后,还要进行椭球定向,即把旋转椭球面套在地球的一个适当的位置,这一位置就是该地理坐标系的“坐标原点”,是全部大地坐标计算的起算点,俗称“大地原点”
  
二.地图投影
  是为解决由不可展的椭球面描绘到平面上的矛盾,用几何透视方法或数学分析的方法,将地球上的点和线投影到可展的曲面(平面、园柱面或圆锥面)上,将此可展曲面展成平面,建立该平面上的点、线和地球椭球面上的点、线的对应关系。

相关内容
功能演示栏目下的转换及投影
  
三.高斯-克吕格直角坐标
  高斯-克吕格投影是设想用一个椭圆柱横套在地球椭球的外面,并与设定的中央经线相切。
  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规定:该投影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的数学基础,为控制变形,采用分带投影的方法,在比例尺 1:2.5万-1:50万图上采用6°分带,对比例尺为 1:1万及大于1:1万的图采用3°分带。

  6°分带法:从格林威治零度经线起,每6°分为一个投影带,全球共分为60个投影带,东半球从东经0°-6°为第一带,中央经线为3°,依此类推,投影带号为1-30。其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6n-3)°;西半球投影带从180°回算到0°,编号为31-60,投影代号n和中央经线经度L0的计算公式为L0=360-(6n-3)°。
  3°分带法:从东经1°30′起,每3°为一带,将全球划分为120个投影带,东经1°30′-4°30′,...178°30′-西经178°30′,...1°30′-东经1°30′。  

  东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n ,中央经线为3°、6°...180°。
  西半球有60个投影带,编号1-60,各带中央经线计算公式:L0=360°-3°n ,中央经线为西经177°、...3°、0°。
  我国规定将各带纵坐标轴西移500公里,即将所有y值加上500公里,坐标值前再加各带带号以18带为例,原坐标值为y=243353.5m,西移后为y=743353.5,加带号通用坐标为y=18743353.5  
  
四.我国地形图分幅与编号
  我国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与编号,以1:100万地形图为基础,延伸出1:50万、1:25万
1:10万,再以1:10万为基础,延伸出1:5万、1:2.5万及1:1万三种比例尺。
  1:100万从赤道起向两极每纬差4°为一行,至88°,南北半球各分为22横列,依次编号A、B、... V;由精度180°西向东每6°一列,全球60列,以1-60表示,如海南所在1:100万图在第5行,第49列,其编号为 E-49  
  在1:100万图上,按经差3°纬差2°分成四幅1:50万地形图,编为A、B、C、D,如 E-49-A 按经差1°30′纬差1°分成16幅1:25万地形图,编为[1]、...[16],如 E-49-[1]。按经差30′纬差20′分成144幅1:10万地形图,编为1、...144,如 E-49-1。既后三种比例尺各自独立地与1:100万地图的图号联系。
  1:10万图上每经差15′纬差10′分成四幅1:5万地形图,编为A、B、C、D,如 E-49-1-A 
  1:5万图上每经差7′30″纬差5′分成四幅1:2.5万,编为1、2、3、4,如 E-49-1-A-1
  1:10万图上每经差3′45″纬差2′30″分成64幅1:1万地形图,编为(1)、...(64),如E-49-1-A-(1)
  1:1万图上每经差1′52″纬差1′15″分成四幅1:5000地形图,编为a、b、c、d,如E-49-1-A-(1)-a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04
地图符号   
      
一.地图符号的意义
  地图符号是地图上各种形状、大小和颜色的图形和文字的总称。它是地图内容体现的一种主要手段。是地图的基本特征之一。

  
二.地图符号的分类
  按几何精确性分类,分为:依比例符号、不依比例符号、半依比例符号。
  依比例符号是实地占有较大面积的物体,比例尺缩小后,仍能显示其轮廓,如大面积街区、大湖等。 通常以线划表示其外轮廓,并填绘符号或普染颜色。
  不依比例符号实地上面积较小一般具有方位意义的物体,缩至图上只能显示一个点。这类符号仅以其定位点表示物体的位置。
  半依比例符号是实地上的狭长物体,其长度能依比例表示,而宽度则需夸大,如狭长街区、铁路、公路、土堤等符号,其宽度在图上均已扩大。在图上只能测其长度,不能测其宽度。


三.地图符号表示地物的原则
  符号的“比例”概念:地面物体与符号图形的缩小比率并非总是一致,同一物体在较大比例尺图上能依比例表示,而在较小比例尺图上则为半依比例号和非依比例符号。符号的比例关系具有一定的相对性。
  符号的定位:不依比例符号都是扩大了的图形,一般在设计时就已规定了符号的哪一部分代  表地物的真实位置,这些规定的点和线,就叫定位点和定位线。

  关于MAPGIS的符号请看功能演示栏目下的编辑子系统中编辑符号库的功能菜单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04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表示方法: 
      
一.普通地图上的内容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图廓外要素
  数学要素——坐标网、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理要素——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其他标志
  自然地理要素有水系、地貌和图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有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和行政中心;
  其他标志为方位物、经济标志、科学文化标志等。
  图廓外要素——图名、图号、接图表、图例、图廓、分度带、比例尺、坡度尺及坐标系统等

  
二.水系及其在图上表示
  水系是指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水渠、井泉各种自然的人工的水文物体的总称。

  关于河流及沟渠的表示:我国1971年《图式》中规定河流单双线的分界宽为0.4mm,即凡双线河就表示真实的河宽。
  对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如1:5万)补充规定“实地宽100m以上的合理就扩大绘为双线”(从0.2扩大到0.4)实地河宽100米到200米这段成为符号性双线河(或称记号双线河),它不表示真宽,要注明河宽注记。
  对小比例尺图上的河流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单线配合不依比例尺双线(又称过度性符号)和依比例双线的表示方法;其二,是单线配合单线真形符号表示。 所谓单线真形符号是将河流全部填满与水涯线相同的普染色。

  
三.居民地及其在图上表示
  居民地是指各种建筑物组成的城市、集镇、农村或其他居住区的总称。
  当居民地受比例尺限制不能用真形表示时,可用圈形符号来表示居民地的位置,符号的定位点表示居民地的中心区域,符号与地物的相对关系表示居民地中心区域与地物的相对关系。

  
四.交通及其在图上表示
  交通网是各种运输的总称。它包括陆地交通、水陆交通和空中交通及管线运输几类。

  道路符号是线状的,但在比例尺缩小后,它的宽度是夸大的,以我国地形图为例,铁路宽0.6mm,在1:10万图上等于实地60m,在1:50万图上为300m。  
  
五.地貌及其在图上表示
  晕渲法,假定光源在固定的方向上,用浓淡渐变的半色调(墨和颜色)在图上显示地貌
主体形态,其实质是光彩立体感在地图上的应用。  

  等高线法,用一组有一定间隔(高差)的等高线的组合来反映地面的起伏形态。
  首曲线,按相应比例尺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图上用细线表示。
  计曲线,为方便查看等高线的高程,规定从零米起算,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加粗成粗实线。
  间曲线,按等高距的二分之一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粗的虚线表示,补充显示局部形态  


  分层设色法,在不同高程带,普染不同色调的颜色来表示地貌起伏的方法。
  
六.境界及其在图上表示
  境界是地区政治行政管辖的界线。普通地图上,可分为政区界和其他境界两大类。

  地形图上境界的表示有以下的规定:
  两级以上的境界重合时,只表示出高一级的境界。飞地的界线用其所属的行政单位的境界符号表示,并在其范围内加隶属注记。
  境界沿河流、道路、山脊等线状地物延伸的,可以省略重合部的境界符号或在线状地物的中心,两侧或一测描绘其符号。以河流为例:当一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线为界时,境界符号在水域内或河流符号两侧不间断的交错绘出。以共有河流为界的,在河流两侧每3-4厘米交错绘出。以河流一侧为界的,在相应一侧不间断绘出。以山脊、山谷为界的不间断绘出,其通过的山头、山口、谷地等的中心位置不变,保持与地貌图形的协调性。

--------------------------------------------------------------------------------
七. 传统测绘与“3S”“数字地球”: 
      
  传统测绘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制图,在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测绘体系,以“3S”为基础的产业技术体系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数字地球”的美好前景,更使得地理信息产业再次唤起全球的关注。

  按国际上当前发展的趋势,测绘必将与社会经济应用领域更紧密的结合起来,缩短与用户的差距,更符合用户的需要,测绘必将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数字制图与GIS工作者正是这种趋势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05
普通地图的内容要素及表示方法: 
      
一.普通地图上的内容要素-数学要素、地理要素和图廓外要素
  数学要素——坐标网、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等  
  地理要素——包括自然地理要素、社会经济要素和其他标志
  自然地理要素有水系、地貌和图质植被;
  社会经济要素有居民地、交通网、境界和行政中心;
  其他标志为方位物、经济标志、科学文化标志等。
  图廓外要素——图名、图号、接图表、图例、图廓、分度带、比例尺、坡度尺及坐标系统等

  
二.水系及其在图上表示
  水系是指海洋、江河、湖泊、水库、水渠、井泉各种自然的人工的水文物体的总称。

  关于河流及沟渠的表示:我国1971年《图式》中规定河流单双线的分界宽为0.4mm,即凡双线河就表示真实的河宽。
  对中小比例尺地形图(如1:5万)补充规定“实地宽100m以上的合理就扩大绘为双线”(从0.2扩大到0.4)实地河宽100米到200米这段成为符号性双线河(或称记号双线河),它不表示真宽,要注明河宽注记。
  对小比例尺图上的河流有两种表示方法,其一,单线配合不依比例尺双线(又称过度性符号)和依比例双线的表示方法;其二,是单线配合单线真形符号表示。 所谓单线真形符号是将河流全部填满与水涯线相同的普染色。

  
三.居民地及其在图上表示
  居民地是指各种建筑物组成的城市、集镇、农村或其他居住区的总称。
  当居民地受比例尺限制不能用真形表示时,可用圈形符号来表示居民地的位置,符号的定位点表示居民地的中心区域,符号与地物的相对关系表示居民地中心区域与地物的相对关系。

  
四.交通及其在图上表示
  交通网是各种运输的总称。它包括陆地交通、水陆交通和空中交通及管线运输几类。

  道路符号是线状的,但在比例尺缩小后,它的宽度是夸大的,以我国地形图为例,铁路宽0.6mm,在1:10万图上等于实地60m,在1:50万图上为300m。  
  
五.地貌及其在图上表示
  晕渲法,假定光源在固定的方向上,用浓淡渐变的半色调(墨和颜色)在图上显示地貌
主体形态,其实质是光彩立体感在地图上的应用。  

  等高线法,用一组有一定间隔(高差)的等高线的组合来反映地面的起伏形态。
  首曲线,按相应比例尺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图上用细线表示。
  计曲线,为方便查看等高线的高程,规定从零米起算,每隔四条基本等高线加粗成粗实线。
  间曲线,按等高距的二分之一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粗的虚线表示,补充显示局部形态  


  分层设色法,在不同高程带,普染不同色调的颜色来表示地貌起伏的方法。
  
六.境界及其在图上表示
  境界是地区政治行政管辖的界线。普通地图上,可分为政区界和其他境界两大类。

  地形图上境界的表示有以下的规定:
  两级以上的境界重合时,只表示出高一级的境界。飞地的界线用其所属的行政单位的境界符号表示,并在其范围内加隶属注记。
  境界沿河流、道路、山脊等线状地物延伸的,可以省略重合部的境界符号或在线状地物的中心,两侧或一测描绘其符号。以河流为例:当一河流中心线或主航道线为界时,境界符号在水域内或河流符号两侧不间断的交错绘出。以共有河流为界的,在河流两侧每3-4厘米交错绘出。以河流一侧为界的,在相应一侧不间断绘出。以山脊、山谷为界的不间断绘出,其通过的山头、山口、谷地等的中心位置不变,保持与地貌图形的协调性。

--------------------------------------------------------------------------------
七. 传统测绘与“3S”“数字地球”: 
      
  传统测绘主要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大地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制图,在与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融合的过程中发展出新的测绘体系,以“3S”为基础的产业技术体系即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PS、遥感RS。“数字地球”的美好前景,更使得地理信息产业再次唤起全球的关注。

  按国际上当前发展的趋势,测绘必将与社会经济应用领域更紧密的结合起来,缩短与用户的差距,更符合用户的需要,测绘必将从专业化走向大众化。数字制图与GIS工作者正是这种趋势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06
等高线地图与地形分析

一、等高线的种类

当我们细观等高线地图会发现绘制地图的线条有粗细两种线条,这是方便使用者阅读而设计,粗线条称计曲线并标示海拔高度,而计曲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2公分,细曲线称首曲线,它是介於计曲线之间,具方便分析地形之功能,每两条计曲线之间有四条首曲线,如此每条线之间距离单位为0.04公分,表(一)表示各种比例尺等高线。表一、地图的等高线之间隔实际距离单位等高线实际距离比例尺计曲线首曲线1:50,000100公尺20公尺1:25,00050公尺10公尺1:10,00025公尺5公尺

二、等高线的盲点

比例尺愈高的地图,精密度愈差,原因是等高线之间实际距离太宽造成此空间的地形无法明确分辨而出现盲点.以五万分之一的地图为例,每曲线之间距的实际距离为20公尺(相当於建筑物七层楼的高度)。

三、坡度

坡度是等高线地图最易辨识地形特徵之一,我们粗略的观察地图就能了解各山峰的坡度,例:曲线之间距愈窄,坡度愈陡,曲线间距愈宽,坡度愈缓2.山峰之曲线间距均匀表示该地段为等坡,若上方的间距小於下方间距,表示该地段为凹行坡,反之则为凸形。凹形坡凸形坡

坡度的计算是根据三角函数法计算公式计算,公式:tan-1(垂直距离÷水平距离)=角度以五万分之一地图为例:(如表二、三),其坡度,实际距离与曲线间距的关系。(坡度)θ=tan-1n/m表二、坡度、坡面状况与步行程度坡度坡面状况步行程度1°~5°平缓山坡车行容易5°~15°缓山坡步行容易15°~25°半急山坡能步行25°~30°急山坡能攀登35°~45°峻急山坡能攀登45°~90°峭壁、断崖须借助器材攀登表三、以五万分之一地图表示坡度、实际距离与地图的关系坡度实际垂直距离(公尺)地图显示距离(公厘)5°204.610°202.215°201.520°201.130°200.745°200.4

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购买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我们(一)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二)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坡度、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徵,(三)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四)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常见地形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登山健行不可或缺的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球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市售的指北针式样繁多,本文将依据登山健行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二、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後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於地图。

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於此未知点。

例一、当我们看到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确切位置,我们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们优先在地图标示自己身处的位置点(A点)同时测量此未知峰(C点)的目标方位角。
2.当我们行进一段路程到达另一处可标示於地图的已知点(B点)并测量此未知峰的目标方位角。
3.我们将两条目标方位角的延伸线绘制於地图就可以划出两线交会点即是未知峰(C点)。

例二、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欲知自己於地图位置点(C点),我们先环视周遭地形山峰,选择两个能明确标示於地图的目标点(A、B点),如此我们就可以测量已知点(A、B点)的目标方位角,同时此两方位角延伸线的交会点就是我们的位置点(C点)。

野外作业必须学会辨别方向,我们都知道指北针的指向功能,下面介绍其他的野外辨向方法:

  ▲等高线:将地理海拔高度相同、相近的点,用线条人为的连接起来的线条,就是等高线。一般等高线的高度差都是相等的,视地图的比例大小而定,一般在50-200米之间。通过察看等高线的分布及密疏等可以想象出大致的地形。等高线的色块是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出现颜色的变化,海拔上升以浅棕色,深棕色到深褐色不断变化,有常年积雪的即出现白色(边有虚线)而海拔下降到一定程度常用绿色标注,不要以为那是树林或绿洲。如果是封闭并成一圈一圈的等高线,说明这是山峰或是洼地、漏斗地貌;如果等高线变密并合并在一起,即是陡崖、绝壁;如果等高线疏缓,说明地形是缓坡或平地;如果等高线出现丫字形就是山涧水沟。

  ▲地图方向:绝大多数地区的地图其方向都是图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认清这点很重要,这是计划活动行程所需要弄清的问题。

  ▲图例:所有的地图都有一些符号、线条等来表达某种地理地形的类型。如公路、湖泊、草原、河流、村镇、山峰等等。一般的地图上都有图例的说明。

  ▲观察天象:观察天象最为常见的就是观察北极星,夜晚,在月暗星明的夜空下,我们总会找到形似勺子的北斗星座,在那勺端七倍距离处有一颗明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它的正下方就是正北方,顺时针即是东,南,西方。

  ▲太阳与月亮:太阳东起西落,观察日出日落一般可以看出一个大致的方向。也可以用以下办法测定:在一平地上竖一根直棍(高1米以上),先在直棍影子的顶端作一个标记(如放一块石头),直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10-60分钟后,在棍子影子的顶端又作一标记,在两个标记间划一条直线,并在直线的中间垂直的划一条线,这个十字就是一个方向标,将第二个标记点标注上东,而后,顺时针依次标上南、西、北方。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06
怎样利用地物判定方位

  当野外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时,尤其是天色阴暗,大雾迷蒙荒郊野外,有些人往往会头晕转向,辨不清东西南北,这样会对野外作业带来困难,同时,也会发生危险。此时,如果无定位的专门仪器,可借助地物来判定方向:

  1.独立的大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北面树叶稀疏,树皮粗糙。其南面,通常青草茂盛,北面较潮湿,长有青苔。

  2.建筑物和土堆等,北面积雪多融化慢,而土坑等凹陷地方则相反。

  3.我国北方较大的庙宇、宝塔的正门和农村独立房屋的门窗多向南开。

  4.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

  5.树桩断面的年轮纹,一般是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

  6.在我国北方草原、沙漠地区刮西北风多,在草原附近常形成许多雪龙、沙龙,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是西北。

  7.草原上蒙古包的门多向东南开。

  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可判定方向。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07
常见地形
一、圆顶丘:等高线表示宽松,近於环线,表示周围低地或接近高地而凸起的懒⑿∏稹?
二、锥形丘:等高线成环形线,愈近高处,愈密集,多见於山地,状如锥形。
三、山额:将近山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人额,由此过後至山顶等高线表示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
四、斜坡凹形地:为斜坡上低陷而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入高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水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山谷极相似。
五、陡壁:棱线末端广阔而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谷或海岸常见之,等高线在此特别密集。
六、山肩: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山肩,等高线表示中部特别宽阔。
七、山脊: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於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
八、山坳:位在一条狭窄上,两山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无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又缓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线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弯去。
九、鞍部:也是山脊上两山间的低浅处,但略比山坳为高,如鞍部地形狭窄而深下,用来作横跨山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山隘。
十、交错山棱:幼年河谷中,遇河流成弯曲形,两岸的棱线便会互向凹处突出,形成竖锯状,突出的棱线,倾斜缓和,凹入的棱线,倾斜较陡,等高线表示凸出的棱线,离河岸稍远处向下弯入,反之,表示凹入的山棱,接近河岸向下弯出。
十一、悬崖:为一高峻而近於垂直的岩石面,多由侵蚀和断层两大作用所形成;内陆及海岸皆有,等高线表示壁立处,可以有许多等高线重合一起,但也有以特殊符号表示。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08
补充:

  地图上的等高线和等高距

  等高线是指地形高度的差距。他们表示哪里有山,哪里有坑谷以及地形的陡缓。在很多公园图中,等高线较少;但也有很多其它公园和森林图中,等高线较多,且高度各异;因此,读懂等高线很重要,因为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你的路线选择。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在地图上用等高距表示,通常为2-5米。不同地图,等高距不同。同一幅图上只采用同一等高距。等高线显示地貌的特点:一是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高度相等并各自闭合;二是在同一幅图上,等高线多山就高,等高线少山就低。等高线间隔大的坡度缓,间隔小的坡度大;三是图上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和相应实地地貌的形状相似。如下图所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10
等高线的种类和作用
  等高线按其作用不同,分为四种(见下图):
  首曲线是用以显示地貌的基本形态;间曲线是用以显示首曲线所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助曲线是用以显示间曲线还不能显示的局部地貌;计曲线是便于在图上计算高程,从高程面算起,每逢等高距五倍处的首曲线描绘成粗实线。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12
地貌识别:
  在地形图上,通过等高线和地貌符号,来识别地貌的各种形态。
  山顶:是以等高线中最小环圈表示,有时用示坡线表示斜坡方向,绘在环圈外侧(见下图)。
  凹地:除环圈形等高线表示外,还必须在环圈内侧绘有示坡线,示坡线在等高线内侧(见下图) 。
  山背:等高线向外凸出部分表示山背,各等高线凸出部分顶点的连线为分水线(见下图)。
  山谷:等高线向里凹入的部分表示山谷,各等高线凹入部分顶点的连接线为合水线(见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14
GPS地图制作

常用地图表示法  
1  地图表示法  cartographic presentation

2  首曲线  intermediate contour  
首曲线,也叫基本等高线,是按基本等高距绘出的等高线。 在地形图上以0.1mm的细实线描绘,如1:5 万地形图上首曲线依次为:10m、20m、30m……

3  计曲线  index contour  
为了阅读方便,从起点起,每隔四根等高线加粗描绘一根等高线,这根加粗的等高线就是计曲线

4  间曲线  half—interval contour  
在地势平坦的区域,如用基本间隔绘制地形图,往往在一幅图内没有几根等高线,表达不了实际地形情况。因此在一幅图内为表现局部地貌特征,采用为基本等高距的一半的等高距绘制等高线,这种等高线叫做间曲线。 间曲线通常用长虚线表示,主要用于高差不大,坡度较缓,单纯以首曲线不能反应局部地貌形态的地段,可以只绘一段而不闭合

5  助曲线(又称“辅助等高线”)    extra contour  
助曲线,也叫辅助等高线,通常按四分之一等高距描绘等高线,但也可以按任意高度描绘等高线。助曲线用以表示首曲线和间曲线尚无法表示的重要地貌,在图上以短虚线描绘。

6  草绘等高线  sketch contour

7  示坡线  slope line  
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用以指示斜坡降低的方向。示坡线通常绘在沿山脊及山谷线的方向上。

8  分层设色法  hypsometric layer
以一定的颜色变化次序或色调深浅来表示地貌的方法。首先将地貌按高度划分若干带;各带规定具体的色相和色调,称为“色层”。为划分的高度带选择相应的色系,称为“色层表”在地图上,按色层表给不同高度带以相应颜色。目前,常见的色层表为绿褐色系、低地用色、丘陵用黄色、山地用褐色、雪山和冰川用白色或蓝色等。能醒目地显示地势各高程带的范围、不同高程带地貌单元的面积对比,具有立体感。不能量测。 此法是制图学家雷马虚克发明。设色的原则,是按地面由低到高,以绿、黄、棕等颜色分别表示平原、高原和高山,以浓淡不同的蓝色表示海洋的不同深度带。该法的优点是能概括地表示图内区域的地形大势,在分层设色法绘制的小比例尺地图中,平原、丘陵、山地等的分布状态一目了然、阅读很方便。目前,我国常用的地形图,200 米等高线以下填绘深绿,200—500 米等高线间填绘浅绿色。500—1000 米之间填绘浅黄色,1000—2000米等高线间填深黄色,2000—3000米等高线间填浅赭色。这种地势愈高设色愈暗的方法,使低地着色明淡,而这些地区地面要素——交通线、居民点都比较密集,由于底图明淡,所标注的地面要素清晰可见。高地所设的颜色深暗,而该处需要显示的其他要素较少,故对制图影响不大。

9  分层设色表  graduation of tints

10  晕渲法  hill shading
晕渲法(hill shading)是地图上表示地貌的一种方法,使应用阴影原理,以色调的阴暗、冷暖变化表现地形立体起伏的一种方法。也叫“阴影法”。据光源的位置(直照或斜照)和地势起伏,以深浅不同的色调在陡坡或背光坡涂绘阴影,构成地形的立体形象,不能表示高度和实际起伏情况,常与等高线配合表示地貌。  

最初使用直照光源,后改为斜照光源,设平行光线倾角为45°,地形各部位的受光量H=0.707(cosα+sinα·cosc) 。式中α为地面坡度角,c为相对于光源的方向角。晕渲法不严格按此数学法则进行,而根据斜照光源下地形各部位受光量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引进空气透视等艺术法则,应用绘画技术进行地形立体造型。晕渲通常用毛笔及美术喷笔为工具,用水墨画单色晕渲,用水彩(或水粉)绘制彩色晕渲。此法虽缺乏数量概念,但立体感强,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晕渲最早出现于 18 世纪初期,1701 年俄国谢明、列麦佐夫所编的西伯利亚地图集中的一些地图, 1716年德国高曼所绘的世界地图,都采用该方法显示地形。19 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多色平版印刷术,晕渲的制印显得便利经济,得到普遍采用,到 20 世纪晕渲技术更加成熟,随着半色调网目制印的出现,晕渲法获得了精美的印刷效果,在20世纪中叶取代了晕滃法,成为主要的地形立体显示法。

11  晕滃法  hachuring
晕滃法是地图上表示地形的一种方法,印在地形坡面图上顺流水线方向绘制一系列不连续的短线(称晕滃线),以线粗细、疏密和长短表示地形坡度的陡缓,并建立一定的立体感。

晕滃法由德国莱曼(J.Lehmann)于 1799年创制,他把地形坡上的受光量,根据直照原则设定水平面上的单位受光量等于 1,则在倾斜面上的受光量 H=1×cosα=cosα(α 为倾斜角),以此算式为基础,制定了晕滃尺,将晕滃线的宽度与晕滃线间空白的宽度之比与地形坡度建立对应关系。

晕滃法在 19 世纪曾经是表示地形的主要方法。到 19 世纪后半叶逐渐让位于更科学的等高线法。到20世纪中叶被绘制更方便、立体感更强的晕渲法所取代。现已较少使用。

晕渲法(hill shading)是应用阴影原理,以色调的阴暗、冷暖变化表现地形立体起伏的一种方法。最初使用直照光源,后改为斜照光源,设平行光线倾角为 45°,地形各部位的受光量 H=0.707(cosα+sinα·cosc) 。式中α为地面坡度角,c为相对于光源的方向角。晕渲法不严格按此数学法则进行,而根据斜照光源下地形各部位受光量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引进空气透视等艺术法则,应用绘画技术进行地形立体造型。晕渲通常用毛笔及美术喷笔为工具,用水墨画单色晕渲,用水彩(或水粉)绘制彩色晕渲。此法虽缺乏数量概念,但立体感强,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晕渲最早出现于 18 世纪初期,1701 年俄国谢明、列麦佐夫所编的西伯利亚地图集中的一些地图,1716年德国高曼所绘的世界地图,都采用该方法显示地形。19 世纪后半叶出现了多色平版印刷术,晕渲的制印显得便利经济,得到普遍采用,到 20 世纪晕渲技术更加成熟,随着半色调网目制印的出现,晕渲法获得了精美的印刷效果,在20世纪中叶取代了晕滃法,成为主要的地形立体显示法。

12  运动线法  arrowhead method

13  点值法  dot method  
点值法(dot method)又称点数法、点描法、点子法或点法,是用代表一定数值的大小相等、形状相同的点,反映某地图要素的分布范围、数量特征和密度变化的方法。

采用点值法的最重要的是确定点权值,即每个点子所代表的对象数值。确定点权值的基本原则是:使密度小的地区能得到表示,而密度大的地区点子不产生连续、重叠现象。但有时因制图对象各区域分布的数量差异太大,采用一个点值无法兼顾两极值区域,这时只好采用两个不同大小的点子和两种权值加以表示。一般说点权值可用右侧公式计算:  
式中 P 为密度最大区的面积,A 为该区制图对象的总量。计算的点权值一般向大的方向凑整。在编图时,根据点权值计算各区域的点子数目,采用定位法或根据制图现象分布规律把点子绘到地图上。

14  等值线法  isoline method
等值线法又称等量线法,是用一组等值线来表示连续面状分布的制图现象数量特征渐变的方法。等值线是制图对象某一数量指标值相等的各点连成的平滑曲线,由地图上标出的表示制图对象数量的各点,采用内插法找出各整数点绘制而成的。每两条等值线之间的数量差额多为常数,可通过等值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现象的数量变化趋势。等值线法往往与分层设色的表示手段配合使用,即采用改变颜色深浅、冷暖和阴暗来表示现象的数值变化趋势,使图面更清晰、易读。另外往往在等值线上加数字注记,便于直接获得数量指标。等值线法除用于表示空间现象数量的连续而逐渐变化的特征外,还可表示现象随时间的变化,现象的重复性(频度)等。

        等值线图用数值相等各点联成的曲线(即等值线)在平面上的投影来表示被摄物体的外形和大小的图。
  
15  范围法  area method  
范围法(area method)又称区域法或面积法,是用轮廓界线、颜色、纹理、注记及面状符号等方法在地图上表示间断、成片或零星散布制图对象的分布范围及状况的方法。主要采用以下几种表示手段:只表示范围界线;范围界线加注记;范围界线加底色;范围界线加面状符号;面状符号;单个符号等。范围法表示的范围有绝对和相对之分,绝对区域范围是指要素仅仅分布在所标明的地区范围内;相对区域范围是指地图上勾绘出的范围仅仅是要素的集中地区,在范围以外还有零星分布无法确定的同类要素。即有精确和概略两种范围。前者一般尽可能地勾绘出范围界线,而后者常不绘出轮廓线,用散列的符号或文字表示。范围法能通过符号的色彩、尺寸、排列形式等表示多种制图对象的分布范围。

16  质底法  quality base method

17  量底法  quantity base method

18  分区统计图表法  chorisogram method, cartodiagram method  
分区统计图表法是以一定行政区域为单位,以图表形式表示制图现象数量及其结构的方法。可进行明显对比。一般用图表面积或体积表示制图对象的总量,图表符号结构和颜色表示制图对象各组成部分的数量或比例。图表符号形状可用来表示不同制图对象。分区统计图表法的图表符号一般配置在区域单元内。且常用行政区划作为统计单元。图表符号一般有:①线状统计图形,有柱状或带状等,其长度与所比较的数值成正比;②面积统计图形,有方形图、圆形图等,其面积大小与所比较的数值成正比;③立体统计图形,有立方体、圆球等,其体积与所比较的数值成正比。无论是哪种图形,符号大小是通过连续或分级、绝对或条件比率进行计算确定的。
180  分区统计图法(又称“等值区域法”)    cartogram method,choloplethic method

19  定位统计图表法  positioning diagram method   

20  网格法  grid method
网格法是以网格为制图单元,反映制图对象特征的一种地图表示方法。其制图精度取决于网眼大小,网眼越小,精度越高。网眼大小的确定,取决于制图目的、比例尺和掌握制图资料的详细程度等。网格法既可表示制图对象的数量特征,也可表示其质量特征。使用该法编图时,首先把制图区域按照一定原则,用规定的网眼尺寸画出格网,然后根据掌握的制图资料、野外考察得到的制图对象的分布特征,分别用每个网眼赋值。当表示数量差异时,填入分级级别;表示质量特征时,填入类型代码等。最后用色彩或面状网线符号区分它们。这种方法在计算机辅助制图、统计制图中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17
绘制与阅读等高线地图
  
  当我们使用等高线地图必须看清楚是否完全含括我们预定活动区域,通常会遇到必须购买并拼凑两张到四张地图,通常我们不会将原版地图携带至野外,我们
  
(一)优先将预定活动区域的地图影印并重新拼贴,
  
(二)详阅地图分辨主、支棱线(即两座山峰相连之线)、溪流、坡度、悬崖、崩壁等地形特徵,
  
(三)利用不同颜色莹光笔绘出主棱线、溪流、与标示预定路线和宿营地,
  
(四)利用透明胶带将地图与活动预定行程之计划书完全黏合密封,如此携带方便且有防水功能。
  
一般的简易指南针只能判别大概方向,很多人也比较熟悉,下面介绍的是在应用广泛的指北针。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18
指北针作业
  
  指北针是野外辨别方向的重要工具,它的基本功能是利用地球磁场作用,指示北方方位,它必须配合地图寻求相对位置才能明了自己身处的位置。
  
  目前指北针式样繁多,本文依据最广泛使用的透明底板指北针简称森林指北针叙述如何运用指北针定向的方法。指北针归零作业
  
  指北针归零作业是使用森林指北针相当重要的前置作业,它的步骤是一、将指北针水平放置。二、将环外的北方零刻度与环内的指针指示北方的位置重叠,如此完成步骤即是完成指北针归零作业。
  
  目标方位角:测量目标方位角时,必须现场的北方与地图的方格北平行,然後指北针之红色进行线对准目标地,读出目标与方格北的角度并校正地图的方位偏差角,即为目标方位角。实地定位
  
  运用地图与指北针的主要目地就是使用者要了解自己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位置与地形变化并能标示於地图。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18
定向线交会法
  
  此种方法是利用两个地图之已知点各自测量另一个地图之未知点的目标方位角,此两目标方位角之延伸线必交会於此未知点。
  
  例一、当我们看到远处一座不知名的山峰且欲了解山峰确切位置,我们就可以利用此方法。
  
1.我们优先在地图标示自己身处的位置点(A点)同时测量此未知峰(C点)的目标方位角。
  
2.当我们行进一段路程到达另一处可标示於地图的已知点(B点)并测量此未知峰的目标方位角。
  
3.我们将两条目标方位角的延伸线绘制於地图就可以划出两线交会点即是未知峰(C点)。
  
  例二、当我们迷失方向或欲知自己於地图位置点(C点),我们先环视周遭地形山峰,选择两个能明确标示於地图的目标点(A、B点),如此我们就可以测量已知点(A、B点)的目标方位角,同时此两方位角延伸线的交会点就是我们的位置点(C点)。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18
野外作业必须学会辨别方向,我们都知道指北针的指向功能,下面介绍其他的野外辨向方法:  
  
  ▲等高线:将地理海拔高度相同、相近的点,用线条人为的连接起来的线条,就是等高线。一般等高线的高度差都是相等的,视地图的比例大小而定,一般在50-200米之间。通过察看等高线的分布及密疏等可以想象出大致的地形。等高线的色块是随着海拔的变化而出现颜色的变化,海拔上升以浅棕色,深棕色到深褐色不断变化,有常年积雪的即出现白色(边有虚线)而海拔下降到一定程度常用绿色标注,不要以为那是树林或绿洲。如果是封闭并成一圈一圈的等高线,说明这是山峰或是洼地、漏斗地貌;如果等高线变密并合并在一起,即是陡崖、绝壁;如果等高线疏缓,说明地形是缓坡或平地;如果等高线出现丫字形就是山涧水沟。  
  
  ▲地图方向:绝大多数地区的地图其方向都是图纸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认清这点很重要,这是计划活动行程所需要弄清的问题。  
  
  ▲图例:所有的地图都有一些符号、线条等来表达某种地理地形的类型。如公路、湖泊、草原、河流、村镇、山峰等等。一般的地图上都有图例的说明。  
  
  ▲观察天象:观察天象最为常见的就是观察北极星,夜晚,在月暗星明的夜空下,我们总会找到形似勺子的北斗星座,在那勺端七倍距离处有一颗明亮的星,那就是北极星,它的正下方就是正北方,顺时针即是东,南,西方。  
  
  ▲太阳与月亮:太阳东起西落,观察日出日落一般可以看出一个大致的方向。也可以用以下办法测定:在一平地上竖一根直棍(高1米以上),先在直棍影子的顶端作一个标记(如放一块石头),直棍的影子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10-60分钟后,在棍子影子的顶端又作一标记,在两个标记间划一条直线,并在直线的中间垂直的划一条线,这个十字就是一个方向标,将第二个标记点标注上东,而后,顺时针依次标上南、西、北方。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19
怎样利用地物判定方位  
  
  当野外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时,尤其是天色阴暗,大雾迷蒙荒郊野外,有些人往往会头晕转向,辨不清东西南北,这样会对野外作业带来困难,同时,也会发生危险。此时,如果无定位的专门仪器,可借助地物来判定方向:  
  
  1.独立的大树通常南面枝叶茂盛,树皮光滑;北面树叶稀疏,树皮粗糙。其南面,通常青草茂盛,北面较潮湿,长有青苔。
  2.建筑物和土堆等,北面积雪多融化慢,而土坑等凹陷地方则相反。
  3.我国北方较大的庙宇、宝塔的正门和农村独立房屋的门窗多向南开。
  4.森林中空地的北部边缘,青草较茂密。
  5.树桩断面的年轮纹,一般是南面间隔大,北面间隔小。  
  6.在我国北方草原、沙漠地区刮西北风多,在草原附近常形成许多雪龙、沙龙,其头部大尾部小,头部所指的方向是西北。
  7.草原上蒙古包的门多向东南开。
  此外还有很多方法可判定方向。  
   
常见地形:

作者: 人神合一    时间: 2011-7-5 11:19
一、圆顶丘:等高线表示宽松,近於环线,表示周围低地或接近高地而凸起的独立小丘。  
  
  二、锥形丘:等高线成环形线,愈近高处,愈密集,多见於山地,状如锥形。
  
  三、山额:将近山顶倾斜峻急之处,斜坡忽然缓平凸出,状如人额,由此过後至山顶等高线表示此部份特别宽阔向下弯去。
  
  四、斜坡凹形地:为斜坡上低陷而浅窄之地,或平原伸入高地的低浅部份.常为流水通过,两侧有棱分隔,形态和山谷极相似。
  
  五、陡壁:棱线末端广阔而陡直,称做陡壁,临近河谷或海岸常见之,等高线在此特别密集。
  
  六、山肩:棱线上部或下部都显得峻急,中部却是缓平,称做山肩,等高线表示中部特别宽阔。  
  
  七、山脊:为一条狭长而两侧陡急的高地,顶上可能平坦,广阔或成刀口等形状,两侧坡度则可能均匀一致,或一侧急直,一侧缓和,多见於广阔平坦地区,此外,地势较周围高耸而绵长的,也可视为山脊,等高线表示山脊成椭圆形线。
  
  八、山坳:位在一条狭窄上,两山间的低下处,河流从此相背分流,与鞍部无明确分别,通常以两侧宽阔又缓斜便於跨越的山坳,其鞍部两侧较为狭窄险峻,通常甚少在此做跨山道路等高线表示山坳,自低地向上弯去。
  
  九、鞍部:也是山脊上两山间的低浅处,但略比山坳为高,如鞍部地形狭窄而深下,用来作横跨山脊两侧的道路,则称做山隘。





欢迎光临 户外一起走 (http://www.hw17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