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一起走

标题: 走过生死墨脱路,穿越中国第一线(二) [打印本页]

作者: 想通    时间: 2013-11-20 19:19
标题: 走过生死墨脱路,穿越中国第一线(二)
本帖最后由 想通 于 2013-11-20 23:05 编辑

(续前)
      10月2号我们没有象其他队一样进行穿越,而是在雅鲁藏布江峡谷徒步活动,目的是想观看一下南迦巴瓦大雪山。这座山是藏民心目中的神山,海拔7000多米,终年积雪,比珠峰还难征服,从来没人攀登过。沿着江边的路走,首先是一条平坦的水泥路,路下的江面也较宽,水缓,有河滩,还有很多村庄,不时有放养的藏猪和牛羊在路上漫步。上坡了,是新修的土马路,路基不平,还有塌方,我们小心翼翼地通过。我们站在一个高处往回望,弯曲的雅鲁藏布江犹如一条白色的丝巾撒在峡谷中。在此处开始,雅鲁藏布江变窄了。继续上坡,与雅鲁藏布江的高度差愈来愈大,在半山腰前行一段,来到了先前已联系好的村庄,进入一户藏家,在这里享用中餐。其实这里也是观看南迦巴瓦大雪山的最好的地方。有好多驴友早在这里等候了,但雾大,能见度低,无法看清远处的景物。饭后,主人建议我们继续向前走一个多小时,就可以看到另一个景点魔鬼头。结果我们走了两个多小时也不见踪影,最后只得无功而返。不过倒有另外的收获:一是雅鲁藏布江的另一番景象,河道变窄,水流加速,让我们在几百米外的半山腰上也能看到下面的汹涌波涛,听到水流冲击两岸发出的咆哮。二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傍晚时分,雾散了那么一分钟时间,南迦巴瓦神山终于显露出来了。整个雪山让我们真切地看到了。阳光照射下的雪山晶莹剔透,山体呈一字型排开,右边的主峰呈等边三角形(顶角约30度)直矗天穹。一睹为快,比起那些住上二、三天还没能看到的游客来说,我们幸运多了,总算没白来一次,高兴而返。
[attach]24046[/attach][attach]24047[/attach][attach]24048[/attach][attach]24049[/attach][attach]24050[/attach]

     明天就要穿越了,晚上做好一切准备工作。晚餐后我们在大厅里浏览,偌大的餐厅布置得很有特色,所有的凳子都是原生态的木墩,桌子也是四个木墩上架块木板而成。四周及中间的横梁上挂满了有签名的队旗、照片或汗衫,展示着人气的旺盛,可见何姐这个湖南妹子在这个异土他乡打拼得多么成功。我们也照搬照做,留下衡阳冲锋队及各队员的光辉形象。并且在与何姐的交流和我们所见到中得知,只有我们冲锋队大规模、成建制组成了12人的队伍来穿越,其他队要么是3、4人的队伍,要么是网上各地队友拼团而成,要么是在派镇临时组团而成。在这一点上,我们冲锋队又出名了。
[attach]24037[/attach][attach]24038[/attach][attach]24039[/attach][attach]24040[/attach][attach]24041[/attach][attach]24042[/attach][attach]24043[/attach][attach]24044[/attach][attach]24045[/attach]
10月3-6日 生死墨脱路,我们来穿越
     10月3号7点,几十个人爬上运送渣土的两辆大卡车,盘旋上山,把我们送到徒步起点。时间已经近9点,真正的穿越生死路就算开始了。
[attach]24051[/attach]
    起点设在海拔3600米的半山腰的坡上。有小量的建筑和一块不大的坪,最醒目的是那块标示牌,上面有整个穿越路线的说明,也算是起点的标志吧。抢占位置,合影留念。放眼周围,满目青山,白雾在山谷中飘逸,抬头望去,厚厚的白雪把山顶笼罩得严严实实。白茫茫的高出云端,让我们轻松的心又凝重起来,我们能翻过这些山吗?!开弓没有回头箭。平和心态,迈步向前。
     背上重装,队伍蛇形上山,山石路很陡,高低不平,我们放慢步子,还是很吃力,不到一刻钟的功夫,也就是走过几百米的路吧,一个个累得气喘嘘嘘,大汗淋淋。这真给我们来了一个下马威,毕竟高海拔的重装徒步登山还是不同于通常。于是就地休息片刻。有了这一段适应后,后面感觉就好多了,不过路越来越不好走了,间隔就拉大了,整个登山队的人群分布在一里多路的不规则的“之”字型的路上,看起来也是一道风景。这道风景在慢慢上移中。我们的队员则严格按照一对一的相互帮照原则不分不散,以防止出现特殊情况。感受最深的是金银花和华华两位队员虽然体力严重透支,但仍然不甘落伍,一路硬撑着,我真佩服她们的毅力。起风了,下雨了,降温了,路逐渐隐没在山体滑波的乱石堆中了,越来越难走了。真是:一步一艰辛,双腿如铅重。汗雨湿腰带,寒风钻我胸。近三个小时的跋涉,终于达到4200多米的垭口。此时两位女队员已经接近虚脱,好在我带的液体葡萄糖,给了她们及时的补充。其他队员个个脸上荡漾着胜利的喜悦。这是我们徒步登上的海拔最高的地方,完全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客观的所以然条件要求我们必须要在12点前到达垭口,否则将会大雾封山,看不到路,就下不了山了。翻过垭口,下山的路危机四伏。曾有人付出过生命的代价。首先是山体崩塌的乱石滩,没有路,只能看着别人在石头上留下的痕迹,从一个石头跳到另一个石头上或者是在石头间缝中通过。过了之后就全是在近90度的山体滑坡的坡面上下行,我们只能手脚并用和相互合作才能缓缓前行,不时间杂着高山瀑布,还要涉水。因而保证安全就成了第一要务。路边立着一个小墓,带给我们的是一个黄姓姑娘留下的警示。我们在通过小墓时,心里默默祈祷她的在天之灵能够得到安康。也愿黄姑娘能保佑过路的驴友一路平安。沿途虽有很多美景,但为了安全,我们无心观赏,更没能留下美好景照,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五个多小时的下坡路,我们不知涉过多少条瀑布,也不知走过多少乱石坡,爬过多少处石壁,风雨兼程,18公里的路总算让我们走过来了,下午5点到达拉格接待站。
[attach]24052[/attach][attach]24053[/attach][attach]24058[/attach][attach]24059[/attach][attach]24060[/attach][attach]24054[/attach][attach]24055[/attach][attach]24056[/attach][attach]24061[/attach]
    接待站说起来就是一个用木柱和木板架起来的、四周和顶棚用薄膜或塑料布围起来的房子,可供睡觉和吃饭等,看起来不起眼,但对我们的驴友来说,却胜过五星级宾馆。一是让我们的背包中少了帐蓬、睡袋、气垫和食品,至少减小了8-10公斤的背负。二是避免了风餐露宿的。最让我们称道的莫过于烤房了。这也许是接待站特有的一种设施。地上挖一个火坑,周围用木材架起一个架子,上面和四周各钉几根木条。生上火,人坐在周围,既暖和又可交谈。上面烤湿鞋子,四面挂湿衣服。在取暖和交谈中,衣服和鞋子就烘干了。不过烤干的衣服上留有一股烟味,但总比湿的舒服了。
[attach]24057[/attach]
    10月4号早上,天公不作美,雨下个不停,我们还是准时出发,走向原始森林。由于有前一天的高难度的下坡,已到达山谷底部,今天是在谷底穿行,山谷随河流变化一路下降。整条山谷被原始森林覆盖着,我们也就在原始森林里前行。与前一天的路相比,走的又是另一种境况的路了。有路的地方全是淤泥路,近似于沼泽,看上去很平,一脚下去,黑色的泥浆没到鞋口,用力快速拔出这只脚时,另一个脚又很快陷进去了,把人折腾得筋疲力尽。稍有上下坡时,就是烂泥路,表层疏松的泥土在脚踏上去的时候,立即滑动,使人失去重心平衡,不是趔趄就是摔倒。这时候的登山杖对我们的帮助是最大的,完全靠它来起平衡作用。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路走,一条山间水流就是路,必须在水流中露出的石尖上跳来跳去才能走过。更有甚者,经常有千年古树倒扶在路上腐烂或者半悬在路中,成为拦路虎,要通过去,要么爬过等人高的树茎,要么猫着腰小心从树下钻过去,生怕树一时落下来砸住我们。如此反复,成为这天脚下的主旋律。行进速度仍然很慢。今天的景色可是最好的,处处是景,近处的原始森林,古木参天,每棵树上都长满了发黄的苔丝,记录着时间的印痕。腐朽的枯木天从人夹杂其间,展现出自然界的自生自灭、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则的不可抗拒性。对面的青山,云雾在山腰间流动,山体若隐若现,恍若海市蜃楼。山上的雪水和雨水汇成的无数水流从山上流淌下来形成的无数小瀑布,象万千珠帘在舞动。还有奔腾的河流,卷起朵朵浪花,似白莲开放,数不胜数。可惜天下着雨,又专注走路,只是一眼扫过,没能更多地定格于相机。一路走着,只是中午12点时,在一个藏族朋友的小木屋避雨和休息时,吃了点零食,喝了点外地驴友提供的姜糖、藏族朋友免费提供的开水所泡的姜糖水,暖和了身子后,再继续赶路。以至于我们进入蚂蟥区了都毫无觉察,在近7点时到达汉密接待站。完成28公里的行程。放下背包一检查,好多蚂蟥已经在身上工作开了。
[attach]24062[/attach][attach]24065[/attach][attach]24063[/attach][attach]24066[/attach][attach]24067[/attach][attach]24064[/attach][attach]24069[/attach][attach]24068[/attach][attach]24071[/attach][attach]24070[/attach][attach]24072[/attach][attach]24073[/attach]







作者: 南飞燕    时间: 2013-11-22 17:28
可敬可赞!
作者: 鲁速    时间: 2013-11-22 23:14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下次准备去登山时有谁在正式登山时说,难.                    想想你们革命老前辈就什么困难都没有了.
作者: 蓝精灵    时间: 2013-11-28 16:40
{:118:}{:118:}{:118:}{:118:}{:118:}{:118:}{:118:}
作者: 朋友    时间: 2013-12-3 23:14
行走就是一种精神,不管结果如何风景永远都在路上,我一直都是这样认为的
作者: 朋友    时间: 2013-12-3 23:19
你不走过永远都不会知道路途的艰辛,你不去看看永远不会知道路上的风景有多美,走过看过后通过若干年时间陈酿,如果有一天你再开封品尝时,香醇远胜于当时的感受
作者: 红星照耀    时间: 2014-1-16 16:33

作者: 双子兔    时间: 2014-1-26 13:27
美美美




欢迎光临 户外一起走 (http://www.hw179.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